东营凹陷北带盐家-永安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差异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东营凹陷北带盐家-永安地区沙四上亚段七、八砂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综合运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常规压汞、流体包裹体、主微量/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等测试手段和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物源体系控制下的储层特征差异性和不同岩相背景下的储层特征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两大背景下的储层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明确何种背景下的储层非均质性(物性与含油性)更为明显。区域地质资料显示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存在盐16与盐18两大物源体系,通过砂地比、骨架颗粒等相关等值线图以及古水流方向等数据,明确了盐16物源运移方向包括北西向和北东向,盐18物源则以北东向为主,前者物源供给能力强于后者。综合研究区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认沙四上亚段物源体系具有大陆岛弧构造和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物源区母岩为太古界变质岩,原岩类型包括中酸性长英质火山岩和中基性火山岩。储层岩石学分析显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储层主要岩石类型,盐16物源控制下的储层以变质岩岩屑为主,盐18物源以变质岩与沉积岩岩屑混合为主。通过成岩相定量统计,压实作用强弱是不同物源体系控制下储层物性与含油性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其中盐16物源控制下的储层物性与含油性稍好于盐18物源体系,但整体差异性较小。反映出物源“控储”背景下的储层差异性并不明显。依据岩相组合特征的相似性并结合砂组内的砂泥岩厚度分布情况和含油性特征,将目的砂组划分为三套岩相组合,即“夹砂”砂砾岩段、中厚层砂砾岩段和厚层砂砾岩段。中厚层砂砾岩段溶蚀作用较强,孔隙结构较好,储层物性与含油性相对最好;“夹砂”砂砾岩段胶结作用较强,孔隙结构与储层物性均为中等-差;厚层砂砾岩段压实作用极强,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均为最差。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均一温度研究表明,砂组内存在两期四幕油气充注,第二期油气充注较强,成熟度较高。依据成岩序列、埋藏-热演化史和油气充注史,认为不同砂砾岩段的孔隙演化特征差异性明显,其中“夹砂”砂砾岩段的孔隙演化史以强胶结减孔为特征,溶蚀增孔效果相对较弱;中厚层砂砾岩段以较强的溶蚀增孔为特征,胶结与压实作用中等;厚层砂砾岩段以极强的压实减孔为特征,胶结与溶蚀作用均较弱。综合对比分析认为,不同岩相背景下的七、八砂组储层内部非均质较强。其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1)砂砾岩与泥岩层的厚度比例和距离砂泥岩接触界面距离的远近为“夹砂”砂砾岩段储层物性主控因素。(2)中厚层砂砾岩段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综合控制,当Rs(储层品质评价参数—1∕((分选系数*泥质杂基含量)+(胶结物含量*(砂砾岩厚层比/泥岩厚层比)),分母由沉积和成岩两种参数组成,用于区分不同物性范围下的储层物性主控因素)>0.05时,沉积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且产生“积极效应”;当Rs≤0.05时,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为“负面”影响,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形同“双刃剑”。(3)厚层砂砾岩段储层物性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控制。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我国中医药正面临西化、特色优势弱化的尴尬局面。对此,国家机关、现代学者和医政管理部门在中医药工作中反复强调中医药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然而,何谓中医药发展规律?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遵循哪些规律呢?目前中医药主流界尚未对这些问题作出统一的解释。据此,本文通过史学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对古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回顾古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整理概括与中医药发展
学位
论文通过对葛洪著作中的疫病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葛洪对于疫病的认识与相应预防、治疗、愈后调护等内容,总结其疫病思想的特点及影响,以期对中医疫病防治思想研究和现代疫病临床实践提供借鉴。论文采用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归纳葛洪存世文献中与疫病思想相关的内容,结合中医疫病学相关理论,对葛洪疫病思想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挖掘,总结葛洪疫病思想的具体内涵。葛洪的疫病思想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诞生的理论,对于疫病
学位
随着目标油气藏日趋复杂,准确速度场的构建成为制约高精度偏移成像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弹性波全波形反演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数据的多分量信息,实现地下介质构造信息和岩性特征的高分辨率反演,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复杂介质的成像精度,降低油气勘探开发风险。然而,弹性波全波形反演目前在纵、横波波场解耦、低波数初始弹性参数模型构建、降低计算存储消耗和提升计算效率等方面存在困难。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弹性波全波形反
学位
国内以碎屑岩储层为主的陆相含油气盆地中,砂砾岩低渗透油藏中储集物性较差、流体渗流能力弱、剩余油开采程度低等问题一直是研究难点。开展地下砂体连通性研究受资料限制,而野外露头具有完整、可测和直观的优势,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建立的数字露头模型数据库为露头研究提供了更具全局化的视野。因此通过野外露头研究来明确砂砾岩沉积模式、加强砂砾岩储层连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山东莱阳胶莱盆地莱阳凹
学位
沂沭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地区发育了大量的早白垩世中基性火山岩,本文对其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等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开展这些研究工作,理清了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查明了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岩浆源区的性质、岩浆演化以及岩石成因,进而探讨沂沭断裂带中生代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地区火山岩的锆石U-P
学位
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及勘探程度的提高,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勘探开发的中晚期阶段,各类隐蔽油气藏成为了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断陷湖盆陡坡带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沉积日益受到勘探专家的广泛关注。但由于这类沉积体内部叠置复杂,自身相变快,受取心资料少的限制,对其造成砂体分布规律及砂体连通特征的认识不清,为油气勘探及注采开发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本论文以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盐22区块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沉积为研究对
学位
盆1井西凹陷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生烃凹陷,其周缘已相继发现了5个油气田,油气富集层系从石炭系至白垩系均有发育。该区印支—燕山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及储层砂体的平面分布均有影响且疑似具有走滑断裂性质,急需开展针对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的断裂特征、成因机理、断层封闭性的系统研究,明确断裂尤其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依托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丰富的钻试和地震资料,开展断裂属
学位
构造转换带是调节两侧断层构造变形守恒产生的一种构造,在转换带发育过程中,构造应力场可能会因板块运动或岩浆活动等因素而发生改变,转换带的发育演化也会因而改变,因此,研究构造应力场变化对研究转换带发育演化及成因机制具有理论意义。本文依据应力场变化,提出了一种构造转换带新的分类方法:伸展(挤压)型转换带(由走滑作用形成,以伸展或挤压的构造形式,调节走滑作用);走滑型转换带(由不均衡伸展/挤压作用形成,以
学位
含油气盆地埋藏过程中,地质流体-岩石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持续发生,矿物的成岩蚀变和烃类的裂解演化在后续埋藏过程中实现再平衡,影响着油气和储层质量演化。但是,深层油气藏中“烃-水-岩”体系相互作用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论文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砂岩油气藏为对象,通过显微荧光观察,明确油气藏中矿物成岩蚀变和油气演化作用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毛细管和黄金管开展储层介质环境约束下
学位
顺北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北部,南北介于塔中隆起和塔北隆起之间,东西处于阿瓦提坳陷与满加尔坳陷之间。本文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构造物理模拟等方法对该区走滑断裂特征、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基础上,利用“野外-地震-岩心-测井”四位一体的方法综合识别走滑断层结构,多方式分析断裂带内各结构单元的特征,并通过成岩胶结作用评价断层封闭性。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顺北地区走滑断层具有垂向上分层、横向上分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