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社区居民态度与开发对策研究——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lsea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实践表明,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在我国更被视为拉动乡村经济、带动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日益发展给乡村社区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而社区居民是乡村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开发要顺利进行,乡村旅游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者及旅游业界必须把乡村社区居民的观点充分考虑到旅游开发中。如果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情感是过度消极的,那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再发展将会受到阻碍或终止。 旅游目的地居民态度在国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总的来说文献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理论分析多,数据分析少,特别是研究案例不多,不同类型、旅游业发展程度不同的旅游地居民态度的研究相对缺乏。国内目前对乡村社区居民态度研究很少,而且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开发对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为例,对乡村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以国内外影响居民态度因素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被调查地实际情况,探讨适合该地的旅游开发对策,丰富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态度研究案例,并为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的第一部分概述了社区、乡村社区、乡村旅游这几个概念,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对旅游地居民态度的研究,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比较:国外学者针对旅游地居民态度的研究无论是在研究的深度上还是在研究的广度上都非常成熟;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外的研究运用旅游目的地发展周期理论、社会承载力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学术理论来揭示旅游影响的各种感知现象,注重旅游对旅游地居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影响内容的分析,尝试从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正负影响、内外因素、成本利益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对居民态度进行评估;分析影响居民态度的因素,并能以居民不同的态度为基础,对旅游目的地居民进行群体聚类,同时将研究的视角转向特殊的旅游产品,分析居民对独特旅游产品的感知特点。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外的研究注重理论成果的总结和应用,方法论比较成熟。随着居民态度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国外关于居民态度的研究已经从描述性的定性分析阶段转入了实证性的定量分析阶段。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数学方法和研究模型来分析居民态度,尤其是结构方程模型在测度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对旅游发展的支持态度上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大大地推动了旅游地居民态度的研究进程。 国内关于旅游地居民态度的研究,总体而言还处于起始阶段。这些文献显示了国内旅游地居民态度研究的特点。 研究时间:国内关于旅游地居民态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1996年陆林教授发表于《自然资源学报》的题为“旅游地居民态度调查研究”一文是中国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居民态度研究。与国外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的研究相比,国内关于旅游地居民态度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研究时间比较短。 研究人员:国内目前关于旅游地居民态度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安徽师范大学陆林教授为主的老师和学生之中,其他学者研究的较少,研究人员单研究地点:国内关于居民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和古村落旅游目的地,其它领域涉及的较少,针对特殊旅游产品的居民态度研究仍少有问津。 研究方法:国内关于居民态度的研究主要采用5级量表设计的问卷调查法,对数据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基本的均值比较分析,对国外比较热衷的研究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运用得非常少。 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对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的开发现状和发展概况做了一个介绍,对居民旅游影响(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感知以及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进行了调研,选取AP和Crompton的居民态度测评指标为基础,结合被调查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25个指标,在量表的信度测试和因子分析过程中,删除了两个被公因子解释程度低的指标,构建包含23个指标,分为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的新量表。然后在新量表的基础上,分析了红砂村居民对旅游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及对旅游发展的态度: (1) 红砂村居民对乡村旅游带来的积极经济影响感知很强,对乡村旅游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感知程度较弱;居民对乡村旅游带来的正面社会文化影响感知较强,对旅游带来的负面社会文化影响感知非常弱;红砂村居民对乡村旅游带来的正面环境影响感知很强,对旅游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有些感知较强,有些较弱,他们对破坏宁静的生活氛围的感知就较强,对旅游生活垃圾多处理不及时、本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认知程度较弱。 (2)总的来说,红砂村居民对旅游的发展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该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态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非常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同时认为旅游业发展还未超过当地的旅游社会容量,认为不应该控制游客规模。不同个体特征的居民对旅游的总体态度没有显著差异。 最后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个体特征的乡村社区居民在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得出结论: (1)不同个性特征的红砂村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态度差异不显著,没有形成明显的憎恨者和顾虑者,以现实主义者、有矛盾的支持者和热爱者为主。 (2)不同性别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和旅游消极影响感知没有显著差异。 (3)不同年龄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和旅游消极影响感知没有显著差异,但年龄在61岁以上的居民对旅游消极影响感知较强,与其他年龄段居民有一定差异。 (4)不同文化程度对居民旅游积极影响感知没有显著差异,但对旅游消极影响感知有显著差异,高中或以下居民比大专文化程度居民对旅游消极影响的感知更强。 (5)不同收入水平对居民旅游积极影响感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对旅游消极影响感知时,月收入500元以下和2001元以上居民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月收入500元以下居民对旅游消极影响的感知最强烈。 (6)自己或亲朋是否参与旅游业对居民旅游积极影响感知没有显著差异,但对旅游消极影响感知有显著差异,自己或亲朋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居民比参与的对旅游消极影响的感知更为强烈。文章的第三部分首先分析居民态度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影响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因素为基础,结合红砂村实际情况,提出开发对策: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优先考虑社区居民在旅游中就业;采取措施促进居民参与旅游,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旅游规划;适当扩大红砂村旅游规模,增加游客数量,但不能超过当地旅游社会容量;加强对旅游者的教育和管理,当地居民提供使旅游者满意的旅游产品;保护当地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开发旅游季节性弱的旅游产品,丰富红砂村单一的农家乐旅游;居民与政府应该协调与合作,居民与外来投资者应该协调与合作;加大在当地居民中对旅游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旅游的理解。总的来说,在旅游开发中只有切实维护当地居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几个方面的利益,才能培育他们对旅游开发持积极态度,才能保证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才能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并不是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持高度支持的态度就一定有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居民态度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比如有些社区居民非常支持旅游发展,但在旅游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欺骗消费者,对旅游地形象造成恶劣影响,有时居民对旅游开发的高度热情还会导致旅游地的过度开发,反而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旅游开发中,也不能一味盲目的引导社区居民支持旅游开发,还要规范和管理居民的行为,适度的进行旅游开发,以促进旅游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逐渐减弱。在网络时代,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业掀起了并购浪潮。各国银行纷纷通过并购重组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以赢得竞争。从各国的并购理论和实践可以发现,并购在成就一个国际大银行的过程中发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和运作进行规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在战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常常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如何有效地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企业,通过预
智能楼宇是信息时代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的必然产物,是现代高科技与建筑完美的结合.智能楼宇是为提高楼宇的使用合理性与效率,配置合适的建筑环境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我国的传统制造业行业中的轴承企业面临着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这也推动着我国轴承制造业企业加快生产管理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