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评价电针及电针结合穴位埋线两种不同方案治疗脾虚湿阻型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脾虚湿阻型腹型肥胖患者6()例,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按1:1随机分为电针组、电针结合穴位埋线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既定的治疗方案,进行8周临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测量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同时在治疗前、后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一)疗效指标电针组与电针结合埋线组均能有效改善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电针组与电针结合埋线组各项指标治疗后2周、4周、8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4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电针结合埋线组的体重、BM1,治疗后2周、4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两组的体重、BMI,有显著性差异(P<尺0.05,P<0.01);电针与电针结合埋线组的腰围、臀围、腰臀比值,治疗后2周、4周、8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生活质量疗效指标电针组与电针结合埋线组,治疗后健康变化(HT)、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BP)、健康状况(GH)、精力(VT)、精神健康(M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在健康变化(HT)、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方面,电针结合埋线组与电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健康状况(GH)、精力(VT)、精神健康(MT)、情感职能(RE)方面分别与电针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三)临床疗效评价电针组与电针结合埋线组的体重、BMI的愈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腰围的愈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电针组与电针结合埋线组在改善体重、BMI方面,电针结合埋线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在改善腰围方面,电针结合埋线组与电针组疗效相当。结论:电针组与电针结合埋线组均能有效改善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且治疗8周内各项指标均进行性改善,在改善体重、BMI方面,在治疗后4周至8周电针结合埋线组疗效优于电针组。电针组与电针结合埋线组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中电针结合埋线组在改善健康状况(GH)、精力(VT)、精神健康(MT)、情感职能(RE)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