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的角度看汉语新词的形成及其翻译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词是语言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其所依附的社会和文化休戚相关,故其形成和发展也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换句话说,新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展示了与那一时代密切相关的文化。因此,要把这些具有相当丰富文化内涵的新词译为另一种语言,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翻译那些具有深刻民族文化内涵的新词,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它们的对等词项。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新政策、新思想、新事物,如何将汉语新词准确地译成英语显得格外重要。汉语新词翻译在一些传统理论如对等论的指导下,已取得很大的发展;但将汉语新词翻译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工作还做得远远不够。  模因论,作为一种从崭新的角度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从一诞生就显示出强大的感染力,不同领域的学者,都试图将本学科同模因论结合以获得新的启示。因此,本研究尝试从这一新兴理论—模因论视角出发对汉语新词形成及其翻译进行探讨,以期能得到一些启迪。  首先,我们分析了模因、语言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汉语新词是一种模因现象,建立了汉语新词与模因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铺平了道路。接着,我们将模因传播过程和模因选择的标准分别应用于汉语新词形成分析及其翻译的选择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汉语新词形成过程是一个汉语新词模因进行选择、复制、传播和变异的动态过程;进而概括出四个汉语新词翻译的选择标准,即准确性、可读性、简洁性和新颖性;为了满足上述四个选择标准,我们提出了两个一般策略:我们可以采取异化或归化两种策略,以使翻译准确和可读;作为一个新的英文变体,在汉语新词英译中我们提倡中国英语,以及四种具体的翻译方法:直接引入目的语模因,忠实复制源语模因,侧重复制核心模因以及进行高保真复制。
其他文献
1.指出“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时间?2.“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什么?3.“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咨询日是哪天?4.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5.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什么?6.三级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