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搜查罪适用问题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er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非法搜查罪是指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的行为。此罪系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的行为,即构成非法搜查罪。然而,从实践角度出发,非法搜查罪的司法适用情况与其罪型设置并不太相符,非法搜查罪的适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非法搜查罪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总体上,司法实践中非法搜查罪的适用率很低,这并非一定是正常现象。非法搜查罪系行为犯,相对于结果犯、实害犯而言,行为犯的入罪门槛一般要更低,而实践中出现了非法搜查罪适用率很低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该罪司法适用方面的问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能够反映出司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反映出在该方面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刑法学界对非法搜查罪的关注并不多,针对非法搜查罪所作的研究、解读甚少,非法搜查罪的相关理论研究匮乏,而理论研究的匮乏导致对该罪具体适用问题未能产生足够的指导效果。司法工作者在缺乏司法解释和理论研究指导的情况下执行法律,遇到争议问题时未能形成统一标准,因此才导致了非法搜查罪司法适用不规范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对笔者以多种途径搜集到的实务判决、研究文献及司法工作者对非法搜查罪相关法条的理解进行实证分析,挖掘非法搜查罪司法适用过程中及理论研究过程中尚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非法搜查行为的认定范围、非法搜查罪的入罪标准及非法搜查罪法定从重处罚条款的理解等三个方面。第二部分对非法搜查罪中的“非法搜查”作进一步的解读、梳理,力图准确界定“非法”和“搜查”的含义,规范非法搜查行为的认定。非法搜查罪的“搜查”具有其刑法意义,当实施非法搜查行为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时,不能将其行为仅对应到非法刑事搜查行为,具有“搜查”属性的职务行为并不只限于刑事搜查,司法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需足够关注其他具有“搜查”属性的公务行为。另“非法搜查”的对象及“非法”的界限也需重新厘清,以准确界定“身体”“住宅”等含义。第三部分对非法搜查罪的入罪标准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并提出该当的入罪标准,以使该罪的设置更加符合生活实际和司法实践。任何犯罪都应当是“情节犯”,非法搜查罪也不例外,从实践角度出发,只有当非法搜查行为达到“情节严重”时才可构成非法搜查罪。第四部分着重审视非法搜查罪的从重处罚条款。经过对“非法搜查”的讨论之后,“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的理解与适用也会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滥用职权”和“司法工作人员”的含义会更加明晰,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会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传统的用于挂面干燥的热泵系统存在辅助电加热多、系统COP低、积液问题导致烘房温度、湿度参数波动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传统热泵干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两种优化方案。并以500kg湿挂面烘干过程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系统仿真模拟以及对比分析,来对两种优化方案中的热泵干燥系统的性能特性分析研究,进而得出更优的应用于挂面烘干的热泵干燥系统形式。本文首先对挂面烘房进行设计,然后计算得出冬夏季烘房负荷的动
大型灌区信息多样化、空间变异性大、用水管理调度工作复杂等特点,导致智慧灌溉系统开发难度较大,大型灌区智慧灌溉系统的开发对实现灌区高效用水管理和用水调度决策,提高灌溉管理智能化水平、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赣抚平原灌区为典型灌区,采用实时信息监测技术实现灌区信息实时监测,开发实时灌溉预报模型和渠系动态优化配水模型实现灌溉用水管理,运用B/S体系结构、MVC设计模式、Think PH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推出了一批批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人物与群体,以先锋模范树立标杆,引领时代潮流和风尚势在必行。《人民日报》“时代先锋”栏目应运而生。尽管,不同时代人们对问题的认知和价值判断有差异,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以及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本文以2005
随着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等气候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CO2作为安全性好、环保性高、热物性质优良、易获取的自然工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跨临界CO2系统较大的节流损失制约了系统性能的提高。CO2喷射器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性能可靠、经济性好,将其引入跨临界CO2系统能够降低节流损失,提高系统COP。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CO2地下水源热泵稳定性高、适用广泛,具备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基于上述背景
通过苄基化反应合成关键的工业中间体——单苄基化化合物(二苯甲烷及其衍生物),这被认为是替代石化原料的可持续替代品。具有微孔的沸石是芳烃苄基化中使用最广泛的催化剂,但是,它们的性能在转化大型芳烃时受到扩散限制。本论文制备了多级孔的H-β沸石分子筛以及金属离子(Cu,Zn,Ni和Mg)改性的HY沸石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在苯甲醇(Bz OH)和四种不同芳烃(苯,甲苯,对二甲苯和均三甲苯)在Friede
混凝土耐久性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在我国西北地区,混凝土在遭受硫酸盐侵蚀的同时,往往还经受冻融循环、干湿循环等附加作用影响,材料耐久性受到严重威胁。目前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因素方面,关于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研究还比较少,再加上传统混凝土设计更侧重于考虑结构承载力而忽略环境因素,大量混凝土结构还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就必须停止服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对混凝土在复杂环境因素作用下的劣化
在节理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中,岩块和节理会表现出峰后应变软化或脆塑性特点;对节理岩体变形破坏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开展研究,正确分析岩体结构工程的变形破坏情况和安全性,是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赞比亚卡邦波水电站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围岩稳定分析为背景,针对成组节理岩体变形破坏的有限元模拟问题开展研究,考虑岩块和节理的脆塑性破坏效应,建立节理岩体变形破坏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实现有限元模拟。该模型能够
燕尾榫联接结构是汽轮机、航空发动机等动力机械中联接转子和叶片的重要结构,在机械运行过程中起着传递运动、载荷和能量的重要作用。燕尾榫结构由于载荷环境复杂成为动力机械中的故障多发环节。榫头与榫槽结合面因离心力和振动载荷作用极易产生微动损伤进而失效。因此研究燕尾榫结构微动磨损机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建立了二维柱面/平面接触模型,分析了燕尾榫结构的微动磨损和微动疲劳行为,并对接触模型进行了修正,来模拟
土壤盐分是抑制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全球有超过9亿公顷的土地面临土壤盐渍化问题,每年造成许多的经济损失。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形下,研究如何合理利用盐渍土壤,缓解盐分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合理施氮可以缓解盐分对作物生理生长的影响,而光合作用作为作物生物量累积的最基本环节,探索土壤盐氮耦合条件下的光合特性规律,并基于作物的光合特征对作物干物质形成进行模拟
柔性传感器作为柔性电子的基础核心元件,在医学检测、运动健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碳纳米管(CNTs,Carbon Nano-Tubes)/硅橡胶复合材料作为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敏感材料是一个新型的研究方向。本文针对柔性压力传感器存在的结构复杂、制备工艺繁琐、不易大面积制备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阵列,并在敏感材料的制备工艺、电学与压阻特性、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系统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以C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