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临床资料,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其中先后采用腹腔镜下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24例(对照组),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27例(实验组),记录以下观察指标数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脾脏长径、病因分类、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内镜治疗情况,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常规、肝功能变化,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程度,随访术后1年、术后2年再出血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WBC、PLT术后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HGB术后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3天ALT、AST、TBIL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ALT、AST、TBIL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AST、TBIL高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第3天ALB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7天ALB较术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其中胰瘘1例、脾热2例、腹水2例、胸腔积液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脾热2例、腹水6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3例完成2年随访,随访率85.19%,术后1年复出血率4.35%,术后2年复出血率13.04%,对照组22例完成2年随访,随访率91.67%,术后1年复出血率27.27%,术后2年复出血率40.9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优于腹腔镜下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