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者利益保护是资本市场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企业改革的早期阶段,我国主要强调的是向企业放权和减少行政干预,关于股东利益、董事会的治理等考虑并不成熟,直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框架才开始引入我国。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尚未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等现象为违规行为洞开了方便之门,从而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力军,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迫切需要保护。然而,完善公司治理和健全法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让投资者了解更多与投资有关的信息。本文按照逻辑顺序,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评价问题的提出进行回顾。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表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仅对经济增长及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上市公司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其次,通过对国内外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现状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此外还发现各国在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效率、经理层激励约束制度、监督管理力度、中介机构审计质量以及法律完善程度上的差异与各国中小投资者保护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密切相关的这些因素进行理论和博弈分析,构建了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评价系统的总体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共设计了中小投资者基本权利、控股股东行为、股权结构等九个一级指标,收益权、知情权、投票权等26个二级指标,76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以问题形式出现,综合评价结果采用多指标加权平均法,在确定权重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此外,本文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机构的选择也提出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