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构成要素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运用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sy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学者对乡村聚落的研究是近二十年来才开始的,研究的区域多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是随着近几年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德宏傣族聚落自古就与汉族密切交往,受汉文化、思想影响严重,工业化和城市化也长期侵蚀着傣族乡村聚落,傣族传统文化正面临衰退,傣族乡村聚落空间作为傣族聚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内容,不仅应对其空间的组成、规律、变迁及演化过程进行研究,还应该从其内在的形成机制及其反馈作用入手,找到构成聚落空间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使其满足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现代生活需求之间的相互和谐,延续傣族人民对自己家园的感情寄托。德宏傣族由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类别的傣族乡村聚落,两种聚落都能体现因地制宜人居环境空间和人性化的空间格局,本论文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傣族乡村聚落,分别从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对其整体空间形态、整体空间环境进行分析,论述傣族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第二对传统聚落的空间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研究这些要素与聚落空间形态之间的存在的内在联系,第三对传统傣族聚落局部空间的形态特点及成因进行研究,论述德宏傣族传统的生活空间。根据三方面的研究结果,以德宏州瑞丽市勐卯镇的允井村的村庄规划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德宏傣族聚落空间构成要素的实际运用方法,并结合项目分析当前傣族村落规划建设中,传承傣族传统文化、延续传统聚落空间方面的缺失,最后根据研究内容提出傣族乡村聚落空间构成要素的传承和运用策略。希望德宏傣寨的传统聚落文化与和谐的人居空间环境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受贿犯罪在手段和形式上不断的变异和升级,出现了各种不同于以往的新型受贿犯罪。由于这些新形式的受贿犯罪相比于传统受贿犯罪更具欺骗性、隐蔽性和复杂
偏科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困扰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偏科现象的成因,探讨了一些纠正偏科的办法和
20世纪前期我国关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可分为二个阶段 ,其一为在西方理论影响下的起步阶段 ,其二是在兼容并蓄中外教学理论精华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阶段。回溯 2 0世纪前期语文
近年来,无线局域网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在以它的高速传输能力和灵活性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无线局域网技术现状及前景。
19世纪以前的韩国一直是“言文二致”,即生活当中使用口语,写在纸上使用多借自汉语的书面语的二重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书面语与口语之间互相渗透,大量汉字词涌入韩国语当中。因此
以铅酸电池生产废弃物——废弃淋酸铅膏、分片废粉及报废极板铅膏等为原料,通过烧结法制备三碱式硫酸铅(3BS)、四碱式硫酸铅(4BS)及4BS-铅酸钡(BaPbO3)等3种添加剂,方法简便
国家形象问题关乎国家利益和荣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显得特别重要,一直是国际传播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阐述了国家形象的概念框架,梳理了学界对中国国家形象问题研究的基本路
新媒体技术虽然赋予了用户更多的自主性可能,但是,主动性与被动性往往存在于新媒体用户身上,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首先新媒体传播机制使用户在信息消费方面有了更多的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当前教育界、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很多难题,幼儿园教师开展科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关于幼儿园教师科学教学
媒体既是人所发明与创造的工具,又通过介入人的"自我建构"及"文化认同"影响塑造了人的思想观念。通过意识与他者的互动和渗透,自我才得以形成。而个体的自我建构是群体文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