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黑土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以及检测能很好的反映出土壤中有机碳及氮的动态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黑土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来实现对黑土质量的监控。因此本研究采用田间采样与实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及数量种类特征的研究,并重点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可培养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及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该研究对黑土有机碳和无机氮的变化规律及实现对黑土质量的监测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黑土细菌区系组成为类产碱假单胞、蕈状芽孢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约氏不动杆菌等20个菌种。其中优势菌种为荧光假单胞菌变种Ⅰ、球形节杆菌、放射形土壤杆菌变种Ⅰ、柠檬色节杆菌、类产碱假单胞、枯草芽孢杆菌、粪肥纤维单胞菌、蕈状芽孢杆菌8个种。共分离出葡萄孢属、曲霉属、木霉属、青霉属等9种真菌菌属。其中杂色茎点霉、黑曲霉、核茎点、霉扩展青霉4个种被确定为黑土中真菌的优势种。放线菌主要包括青蓝链霉菌、褐色链霉菌、玫瑰紫链霉菌、白色链霉菌等7个种。其中盘旋诺卡氏菌、青蓝链霉菌、褐色链霉菌、深红诺卡氏菌、白色链霉菌等5个种的被确定为黑土中放线菌的优势种。(2)黑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随采样时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及空间性。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每个采样月份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在0-20cm土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在八月份下降幅度最大,在后期趋于平衡。土壤中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的变化也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没有有机碳明显。(3)随着培养基稀释倍数的增加,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贫营养条件下能显著的减少微生物种类及存活量,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4)接种到灭菌土壤中以后的微生物其数量开始时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当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始呈现出降低趋势,最终趋于平衡。未经灭菌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最快,其次为接种细菌的灭菌土壤处理,而其中添加真菌和放线菌的两个处理对土壤中有机碳影响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未经处理的原土中有机碳、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的含量开始呈现快速减少的趋势,细菌处理的土壤中有机碳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同样的规律。研究发现真菌和放线菌也能降低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5)土壤可培养微生物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的含量,对黑土中无机氮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对土壤中无机氮的贡献是最大的。并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碳、胡敏酸碳、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相关性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是与富里酸碳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