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的表象及动因——《德伯家的苔丝》两译本对比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翻译中却长期受到隐蔽,传统翻译认为“忠实”于原文是翻译标准,译者必须客观的再现原文,“隐身”于翻译作品当中。但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出现了“文化转向”,这一研究为翻译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使翻译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译者也经历了一个从幕后到幕前,从隐形人到主体的漫长过程。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渐渐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   目前很多理论如目的论、解构主义、阐释学和改写等翻译理论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都强调译者是翻译的积极参与者,突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位置。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如许钧,袁莉,陈大亮等,从不同视角研究本课题。   本文提出了主体和主体性的定义,阐述了关于翻译主体和译者主体性之间的概念性差异,探讨了翻译主体及译者主体性的内涵,总结了目前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问题的研究现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译者的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为了实现翻译目的在尊重原作者、原文和目的语读者的前提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还本文具体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两个基本特征:主观能动性和被动性,并从阐释学、目的论以及改写理论等现代翻译学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其存在的客观依据,从而进一步从分析了这些特征在具体翻译过程中的表现,如译者对译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对原文的理解都体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而译者受到诸如原文本、社会政治环境、读者及赞助人的约束则体现了译者的被动性。   本文还分别选取张谷若、孙法理翻译的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简称《苔丝》/Tess),为研究对象,通过译例分析论证了译者主动性和被动性在译本中的具体表现。张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的策略,译文选词精当,句式富于变化,再现了原文意境的内涵和神韵,而孙译本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策略,把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自然景观逼真地传译给读者。本文揭示出译者作为狭义的翻译主体,在翻译目的的指导下,虽然受到各种制约和限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其主观能动性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分析,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提供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自白派诗人。她的作品大多源于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文中常常充斥着孤独、压抑和恐惧,表达了作者内心极大的痛苦和绝望。《钟
针对超高频感应加热中负载输出功率因实际需求而需改变的问题,采用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功率调节电路,通过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实现了对输出功率的调节.本文对上述方法的原理、电
目前国内韩国语教育中的相对敬语法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材中所呈现的相对敬语法结构不均衡,顺序不合理,称呼语与相对敬语法共起关系不够明确等。这是造成学生在实
学位
通过“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在早稻、晚稻之间的合理配比及对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增施钾肥、晚稻增施氮肥增产效应明显,早稻施K2
本文运用格式塔意象再造的理论对中国古诗词英译的意境再现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此理论对中国古诗意境再现的解释性。   格式塔意象再造是由姜秋霞教授于2002年出版的《文学
网络大讲堂课程在卫星网第一频道循环播放,播出时间为每个工作日8:30-17:00。农业部网站( www.moa.gov.cn)和中国农业信息网(www.agri.gov.cn)开设“农科讲堂”专栏,“农广在线”(www.ngonline.cn)开设“农业专业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专栏,发布培训课程的网络课件,供在线学习。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
FIR数字滤波器广泛应用于实时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本文介绍了FIR数字滤波器的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并采用窗函数法设计了FIR滤波器。利用TMS320VC5509 DSP芯片强大的数字信号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探讨经典小说《围城》中幽默言语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关联理论作为用来解释交际的语用学理论,由法国学者斯泊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在1986年提出,随后产生了广泛的
当今世界,人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节奏快、信息更新快,人们不得不时时关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大众媒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新闻报道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