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滞回能需求层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rq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心支撑钢框架作为一种良好的多高层抗侧力体系,具有较高的侧向刚度、延性及塑性耗能能力,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应用前景广阔。  本文利用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在远、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滞回能层间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地震动参数和结构参数下结构滞回能需求层间分布规律,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设计了10、15及20层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算例,选取了符合规范要求和适应本文算例的远场和近场地震波;  然后,对三个算例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远、近场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及滞回能层间分布规律,提出了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滞回能层间分布公式;  最后,分析了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幅值、强震持时)和结构特性(结构自振周期、耗能梁段长度、耗能梁腹板高厚比、结构阻尼比、材料切线模量、加劲肋厚度及间距)对滞回能及其层间分布的影响。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以主题产业为依托,以市场开发为载体的复合型主体产业园已成为产业园开发的新模式。本文对这一新型产业综合体的基本概念、主题定位
  我国目前正处于住宅产业化进程当中,工业化住宅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中国古代民居中蕴含着宝贵的传统建筑文化,体现了适宜性设计策略。如何在适应工业化、产业化的住宅研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粗放模式的反思,分析了粗放模式下传统建筑现状和传统增长主义的城市化进程,得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转型——走建筑工业化道路。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中国的现代住宅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同时要反映地域文化,新中式作为时下兼具东方韵味与现代风格的设计手法应运而生。本文针对北方的地域特点,通过住宅建筑空
  蒙古包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自南北朝基本形成现有形式,其发展和演变是草原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草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的缩影。它的构造独特,时至
  本文从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的发展和对环境的认知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对东北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营造具有人性化、地域性和生态性特点的东
由于砂岩、泥岩及砂泥岩互层的地质条件在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分布十分广泛,也方便就地取材,所以砂岩、泥岩及砂泥岩混合颗粒料经常作为建筑填料。为了了解砂泥岩混合颗粒料的
  从我国的建设发展前景来看,大规模新的开发建设是无可避免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整体格局,以及如何建设有利于新区开发的相对完善的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来吸引城区
随着西部经济加速,山区机场建设迅猛发展,导致高填方地基日益增多。山区填方体具有体量大,填筑高度大,下覆基岩界面起伏较大等特点。研究区不仅有以上特点,且位于多雨地区,填方体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