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件结构的对象持久层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面向对象技术的迅速和成熟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然而,与软件开发息息相关的数据存储技术,仍然是关系数据库一支独秀。由于关系数据理论和面向对象技术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使得二者在协同工作时出现阻抗不匹配(Impedance Mismatch),迫切需要一种方法,使二者能够协同工作。在面向对象技术与数据库相结合有三种途径:一是设计全新的面向对象数据库(OODBMS);二是将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加以扩充,增加对面向对象技术的支持,成为对象-关系数据库(ORDBMS);三是在应用程序和关系数据库之间搭建一个通用的对象-关系映射层(或称为对象持久层)。OODBMS 目前还不成熟,它缺乏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并且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标准;ORDBMS虽然兼有关系数据库和支持面向对象的优点,但同样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数据库提供商基于各自的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数据共享、迁移远没有纯关系数据库方便。这样,应用关系数据库,在应用程序和关系数据库之间构建一个独立于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对象持久层,成为当前切实可行的策略。对象持久层是一层位于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之间,负责将应用程序中的对象持久化到数据存储的一种机制,本文研究的是以关系数据库为底层数据存储的持久层,也称为对象-关系映射(Object-Relational Mapping,ORM)层。目前,在对象模型与关系模型之间的映射、持久层的框架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目前在持久层方面的研究,大多将持久层看成应用程序的一个组件,该组件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并试图使该组件提供DBMS 内核(Kernel)的部分甚至全部功能。这样的设计思想,使得持久层本身结构异常复杂、耦合性高且不易实现,或者实现后的持久层功能过于集中、复杂,增加了应用难度。考虑到目前持久层研究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组件的持久层框架,基于组件的设计大大简化了持久层框架的设计,并提供了很高的灵活型和可重用性。本文提出的持久层框架分为4 层。第一层(0 层)是一个基本的持久化管理层,提供存储管理和缓存管理;第二层(1 层)通过日志管理为持久层框架提供可靠性支持;第三层(2 层)提供对事务的支持;第四层(3 层)通过映射管理提供灵活的映射配置管理。基于该框架的持久层可以视为一组集成良好的组件,每个组件提供单一的功能,如日志记录、存储管理、映射管理等。这些组件既可以为满足特定需要而单独使用,又可以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协同工作,这些组件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使得对象持久层结构清晰,实现简单,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从对象模型到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各种映射模策略,比较了不同映射策略在性能、空间消耗、灵活性等方面的表现,并从完整性和关系约束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在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有效平台,各种数字化的信息每天以极高的速度增长,网络上积累了海量的数据。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如何
随着微处理器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工作站机群系统为代表的计算环境成为当前并行计算系统的研究热点。但随着机群系统中节点数目的增加,任意节点失败而导致整个系统发生故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迅猛发展,嵌入式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以及软件出现Bug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软件调试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对由于嵌入式系统与传统的桌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成为网络多媒体应用日益普及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育,无人监控等分布式多媒体应用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工作
由于网页上的文档自然分布在许多文本数据库中,有效的文档搜索过程需要将最可能为查询者提供相关文档的文本数据库分辨出来,然后搜索分辨出来的文本数据库。本文中,我们提出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为保证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性,自主存取控制和强制存取控制策略在计算机多安全级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实施了这两种策略后的计算机系统仍
近年来,一种新的系统实现方式—可重构系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它采用动态电路重构技术,在运行时根据需要动态改变系统的电路结构,从而使系统既有采用硬件优化所能达到的高速度和
在进行多Agent系统中具有互补性或可替换性关系的多个资源与任务分派时,人们通常选择使用组合拍卖机制来完成这样的分派工作。由于组合拍卖的竞价方式能够更好表达竞价Agent
随着嵌入式系统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嵌入式系统中最常用的存储设备,基于硅存储介质的海量闪速存储器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闪速
数据仓库实质是对大量的、多种类的企业数据的集成,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已有的信息,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知识”的过程,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传统的数据库技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