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以青岛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人是推动其发展的主导者;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最具根本性的资源;而物质、能源和信息是支撑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不同时期,这三种基本资源有着不同的地位与作用。信息时代,信息的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巨大,它具有可再生性,因而较之物质与能源对社会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和无限的潜力。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程中的新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课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无论对国家、单位和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事档案就是关于众多个人的有效信息,是管理好“第一资源”的信息前提。目前我国人员流动规模巨大,2008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近2.2亿,因此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加快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对于适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视角认识流动人员的主要构成,研究在他们的流动中,人事档案如何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分析目前流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追根溯源,寻觅到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及其管理制度,加大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力度,使相关部门可由人事档案获取有效管理信息。   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是绪论,主要是本文的选题意义以及现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流动人员主体界定及其流动分析,这部分界定了流动人员的主体,并就高校毕业生、组织之间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三个主体进行具体分析。第三部分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概述,主要包括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涵义、管理原则、具体的内容。第四部分是青岛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第五部分是改善青岛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设想,主要是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图书馆”是一个近代化的名词,是一个舶来品,它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16世纪,作为西方宗教的附属品传入中国。但是,直到19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图书馆才开始在政府和民
学位
北宋后期新旧两党之争,始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的王安石变法,由是否变法而产生的政见之争发展到了哲宗元祐(1086-1094)、绍圣(1094-1098)时期,则衍化成为你死我活的朋党
博览会事业发展至今,其对人类科技文明的传播、思想的交流,以及城市建设诸多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武汉作为近代以来积极参与和率先举办博览会事业的城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