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多,各国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通过文化作品来塑造国家、民族形象,进行理念和情感的对外表达,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共识。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也是文化传播的内容。因此各国都比较重视电影走出去,希望通过电影把自己的价值观带到世界每个角落,并创造经济价值。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大关,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并跻身全球十大电影市场。自2012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吸引了世界各国电影产业的目光。2015年全年总票房为440.69亿元,观影人次为12.5亿。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是2006年的17.4倍,共生产944部电影。今年一季度,我国电影市场票房更是累计超过96亿元,相当于“一天一亿元”。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电影创造了许许多多看似“不可能”的业绩,票房、荧幕数量、观影人数等不断被刷新,中国电影业似乎比想象中更加繁荣。但是,我们不能被只看到这些数字,中国电影业其实远没有我们看到的这样乐观,其中隐藏的一些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尽管在国内取得较好的成绩,可国产电影在国外却难获同样的风光与地位,票房不理想、市场反响不佳,我国电影贸易一直难以摆脱高额逆差的尴尬局面。比如今年最热的影片《战狼2》,在美国影院上映三天以后,排片只有53场,总票房为19万美元,折合128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与《战狼2》在国内一天几亿的票房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战狼2》在国内的票房已超过56亿,但海外票房仅3500万元人民币。自2010年以来,国产影片的海外销售收入最高时只有38.25亿元,最低则只有10.63亿元。反观电影进口,2016年上映的引进片共95部,累计票房190.54亿元,占比达到 41.86%。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地位不断攀升,国际影响日趋扩大,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得不承认,一方面,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不相称,中国文化输出相对滞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落后于以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自身缺乏足够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中国文化被歪曲、降格、肢解,存在着被西方强势文化日益同化的危险。中印两国同为亚洲的发展中大国,都有着众多的人口、古老的东方文明、快速增长的经济、辽阔的地域……在诸多方面具有相似国情,但就电影贸易而言,印度有着远超于我国的骄人成绩。其电影工业水平远超经济发展水平,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201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首次把文化产业提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位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国际传播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创新对外宣传,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带一路”战略更是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进一步指明了重要方向。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也是文化传播的内容。因此,与印度电影产业对比并从中发现我国的差距,对于我国增强电影出口竞争力、改善贸易逆差具有直接且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讲,该研究综合了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研究意义、内容及结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和印度电影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出口状况,发现我国电影在海外推广成果与方法上与印度的差距。第三部分,立足当下最新情况,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印度电影在海外相对成功的原因。政府的大力支持,良好的生产条件和需求条件,电影企业的全球化,合作机遇等都为印度电影在国内外受到欢迎提供了保障。第四部分把重点转回我国,以SWOT模型分析影响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合4P理论,发现我国电影出口的优势、劣势。在优势方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丰富的故事可以作为电影题材。中国电影不缺少内容,只是缺少能把故事讲好的人。近来电影资本的走出去、海外营销方式的增多、强大的国内市场等,这些因素都是我国电影走出去的有利因素。再加上我国日益上升的经济政治影响力、国家对文化交流的重视,国产电影走出去大有可为。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弱点。目前中国电影行业越来越商业化,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电影主题不受欢迎,往往受到文化折扣和语言译制的影响,这些都是阻碍国产电影流行于海外的因素。再加上电影替代品日益增多,合拍中我国话语权不强,短时间内来看,我国电影在海外的全面成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综合以上结论,提升国产电影海外市场竞争力,我们需要把握优势、扬长避短。从路径选择上看,要由依赖资源转向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从国家、企业两个层面都更加重视电影的走出去。从具体策略上讲,首先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电影制作、传播企业,在确保本土电影票房份额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发掘、培育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本土企业,这是电影走出的主体。其次,要针对性地解决电影审查以及融资方面的问题,并优化现有的电影企业竞争环境,鼓励电影自主创新。另外,适当选择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主题,这是降低文化折扣的有效方法。最后,还要完善中国电影海外营销渠道,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商业电影人才和具有国际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明星,使国产电影在海外的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