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56个民族中,回族人口数量居第四位。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回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回族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因而各个地区的回族文化既具有整体的共性,也会因为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体现出某些个性。在齐鲁大地上,回族文化历史悠久。在如今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回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程度因受到诸多外因影响,日渐削弱了回族文化传承的力量。本文以山东省青州市回族社区为调查点,通过对影响当地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三种主要教育形式--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深入调查,客观、准确地描述当代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现状,并借鉴相关教育人类学理论分析这一现状。笔者旨在促进回族文化与主体文化的和谐共处、共同进步。本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
导言部分包括文章的研究缘起、选题意义和价值、重要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相关人类学及教育人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田野点山东青州市回族社区的概况与特点。第二章是文章的主体。本部分以调查资料为支撑,通过对回族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研究,说明回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第三章是对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教育人类学思考。笔者通过对回族青少年教育中主体文化与民族文化双重文化背景的重新审视,得出结论:在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是最佳出路。结语是对文章的最后总结,并附有调查问卷、调查日记、地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