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常常表现为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II类错牙合中大约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上比较困难,使用各种功能矫治器的目的在于刺激下颌向前生长,通过下颌向前移动从而有效的纠正骨性和牙性的关系不调。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中,Forsus矫治器已经被证实可以增加青少年下颌的长度,成人的安氏II类错牙合往往是通过掩饰(拔牙)或者手术的方法来治疗。然而最近几年里,许多报道已经证实功能性矫治器可以治疗成人的下颌后缩,这种方法被证实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争论。本研究通过使用Forsus功能性矫治器来对比生长发育高峰期已过的年青成人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牙齿和骨骼的改变,以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情况。从而探讨Forsus矫治器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医师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实验目的:1.通过磁共振对比青少年和年青成人的颞下颌关节在安放Forsus矫治器前后的髁突改建以及关节窝位置变化情况。2.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估Forsus矫治器在治疗青少年和年青成人下颌后缩对比牙骨效应的研究。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患者35人(青少年23人,年青成人12人,)经过Forsus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分别拍摄手腕部X线片,青少年确定在MP3-E期到MP3-G期之间,平均年龄在13.9岁(11.5岁-15.5岁)。年青成人确定在R-IJ或R-J期,平均年龄在19.6岁(18.6-22.8岁)。本研究在治疗前后使用MRI影像学技术,以及头影测量分析,平均治疗时间7.6个月。结果:1.在平均治疗7.6个月后发现青少年和年青成人的髁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建,年青成人组左侧髁突软骨增生大约0.53±0.15mm,右侧髁突软骨增生大约0.49±0.27mm。青少年组左侧髁突软骨增生大约0.83±0.21mm,右侧髁突软骨增生大约0.81±0.32mm,MRI观察青少年和年青成人组,治疗前后下颌髁突的位置没有改变(P>0.05)。2. MRI观察青少年和年青成人组,尽管在青少年组中关节盘的位置比较靠前(P<0.05),但仍然处于允许的生理范围之内。治疗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没有明显改变(P>0.05)。3.骨骼改变: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来评价两组之间的不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两组之间的变化,治疗前后对比青少年组和年青成人组,下颌位置均前移,表现为B-FHp, Pg-FHp,SNB均增大,ANB角减小(P<0.05)。在青少年组中,下颌长度(Co-Gn)和下颌升支高度(Co-Go)都有所增加(P<0.05)。青少年组SNGoGn角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在年青成人组中SNGoGn角变小(P<0.05),青少年组和年青成人组在对SNGoGn对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牙齿改变:治疗前后在青少年组中,下颌磨牙到下颌平面的距离有显著性增加(P<0.05)。青少年组和年青成人组均存在上颌切牙舌倾,下颌切牙唇倾,上颌磨牙远中倾斜,下颌磨牙向近中倾斜。结论:用Forsus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和年青成人后缩在MRI技术下观察到有髁突以及关节窝的改建,其结果使得下颌前伸并得到了较好的侧貌,对于青少年,下颌长度以及下颌升支高度均有所增加,促进了下颌的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发育,而对于年青成人多半是由于下颌磨牙的近移以及近中倾斜,上颌磨牙的远中倾斜以及上颌切牙舌倾,下颌切牙唇倾所引起。因此认为Forsus既可以治疗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下颌后缩,也可以治疗发育高峰期已过的年青成人的下颌后缩,这为骨性下颌后缩需手术的临界病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而磁共振技术的使用则给了我们创造了一个能更好的了解和观察颞下颌关节改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