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μm全光纤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l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μm波段的光纤激光在气体分子检测、生物医疗、工业加工、远距离感知与成像、军事对抗等多个领域均有着重要应用。同时2μm波段位于常见中红外氟化物光纤的反常色散区,因此2μm激光脉冲可以作为基于氟化物光纤超连续谱的泵浦源。而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是实现泵浦源的高峰值功率脉冲输出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啁啾脉冲放大系统采用全光纤结构时,可以在实现高功率输出的同时提高输出的光束质量、整体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紧凑度,并实现更好的热管理效能。所以,针对2μm全光纤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研究对促进基于氟化物光纤的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发展和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即以2μm全光纤结构的啁啾脉冲放大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系统中的各级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参数设计和对比实验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理论方面以2μm锁模激光器输出的孤子脉冲为研究对象,结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建立了双曲正割型孤子脉冲在正色散光纤中的传输模型,模拟仿真得到了脉冲在传输过程中脉宽和啁啾量的演化趋势。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的对比,明确了群速度色散和自相位调制作用在传输过程中占主导作用时适用的正色散光纤长度范围。搭建了一个自制的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效应锁模的2μm脉冲激光器作为种子级。提出了采用啁啾布拉格光纤光栅作为展宽级和压窄级的色散补偿器件,基于色散管理的全新2μm全光纤CPA技术方案。通过对各级器件参数的实验摸索,实现对各级色散与非线性效应的精确控制,从而能够有效调控各级运转输出的光谱和脉宽。最终在基于色散管理的2μm全光纤CPA系统中实现10 W级的平均功率输出。输出脉冲宽度在10 ps以下,对应峰值功率可以达到30 k W级。结合2μm全光纤CPA系统方案设计的经验,将3.72 W平均功率输出,重频31.6 MHz,脉冲宽度压窄至~10 ps级,对应输出峰值功率约为11.7 k W的2μm CPA系统首次应用于泵浦一段In F3光纤,研制了基于In F3光纤输出的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获得平均功率2.536 W,转化效率80%,20 d B谱宽覆盖1855至3250 nm,长波边展宽至3650 nm的输出。
其他文献
气液两相流动在燃料电池、航空发动机、化学反应堆、气泡反应器、矿物浮选等多相混合传输与传质传热的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金属丝网在设计高效传热和传质性能的多相流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气泡在其附近上升运动特性,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近壁气泡内在流动机理的认识,也可为丝网在相关多相流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实验研究了高雷诺数下竖直丝网附近的气泡上升运动,讨论了丝网附近气泡上升过程中动力学参数、
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中,激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存在照明回波亮度不足、照明均匀性不够以及光强闪烁严重等问题,将非相干阵列光束用于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可初步改善照明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成像质量,需要对非相干阵列光束波前进行调控。按照单光束调控思想,运用自适应光学(AO)技术对非相干阵列光束波前进行一体化调控,是改善非相干阵列光束质量、提升能量密度,大幅提高照明效果的有效方案之一。七路非相干光束离焦校正
近年来,“低、慢、小”民用无人飞行器(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其造成的各种问题也随之显现,利用黑飞无人机进行违法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无人机反制系统的需求极为迫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通过对无人机通信信号的侦收、分析实现精确打击成为了反无人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针对无人机通信信号进行检测与接收技术的研究,探索相关技术小型化、低成本的快速实现方案对
针对信息化时代和职教改革对职业技能培训提出的新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以“1+X”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管理为例,分析了微信小程序应用于“1+X”证书试点工作的可行性和优势,总结了微信小程序开发设计的原则,从学习者、教师和管理员角度提供了设计思路。基于软件工程标准化流程,笔者详细分析了小程序开发设计过程及方法,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微信小程序在“1+X”考证培训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传统光纤激光器受限于掺杂稀土离子的种类,输出波长范围有限。气体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由于频移系数大,能够实现激光波长大范围拓展。但是,传统气体腔和毛细管的有效作用距离非常有限,气体SRS阈值非常高,实现高效的拉曼激光输出非常困难。空芯光纤的出现,极大促进了气体拉曼激光的发展。空芯光纤极大地增加了激光与气体的相互作用强度和有效作用距离,使得SR
光阱是利用光的力学效应捕获并操控尺寸为数十纳米到数十微米微球的一种技术。光阱技术操控微粒运动的特性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观测微粒的自身特性与运动过程,这对于微粒的个体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捕获激光数量,光阱可分成单光束光阱、双光束光阱与多光束光阱等,其中双光束光阱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集成化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轴向捕获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文采用四光束光阱捕获和操控微粒,四光束光阱在保持了双光束光阱易集
随机光纤激光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光纤激光器,不同于传统光纤激光器所必备的谐振腔结构,其利用光纤中瑞利散射提供的随机分布式反馈和受激拉曼散射提供的增益实现激光输出,具有时域稳定、结构简单等突出特点,在成像、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开展了基于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初步建立了能够描述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过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初步的仿真计
垃圾焚烧锅炉普遍存在高温氯腐蚀问题。先驱体陶瓷涂层技术在解决高温氯腐蚀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该技术主要采用聚硅氮烷为先驱体,加入陶瓷骨料及溶剂,采用喷涂或浸渍等方式在金属表面形成涂膜,后经高温烧结后形成Si O2基复合陶瓷涂层,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抗高温氯腐蚀性能较强等优点。但涂层在制备过程中易产生气泡和裂纹,严重影响涂层的防腐蚀性能。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自主研制的高温显微镜观察装置,对不同
由于石墨烯这种二维材料成功制备后其显示的巨大的新奇特性,人们发现了石墨烯在电磁器件中的潜在应用,同时也深入了对其它新型二维材料的探索。Ⅳ-Ⅴ族二维材料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典型的如单层砷化锗GeAs,已可以在实验中合成,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突出的各向异性,较大的禁带宽度,较强的光吸收作用等,如今备受人们关注;且由于二维材料的原子都暴露在环境中,简单对其进行改性就可以引起其电和磁方面的变化,所以可
SAR层析(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Tomography,TomoSAR)成像技术利用获取的沿距离向法平面内的基线数据,在方位向形成全孔径的同时在高度向也进行合成孔径成像,从而获得高度向的高分辨成像能力,这也是TomoSAR逐渐成为主流的高度向成像技术的原因。另一方面,多基SAR系统在高分宽幅成像、动目标检测、干涉测高、3D/4D成像、抗干扰、多层次成像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