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兰细胞色素P450 CYP75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菊科植物P450基因CYP75B5CYP75B6和拟南芥CYP75家族成员的核酸序列同源区,以及经典细胞色素P450保守区域F××G×R×C×G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首次从紫茎泽兰植物中获得两个大小分别为378bp和644bp的核酸序列。 克隆并分析了紫茎泽兰国内七个不同地理种群378bp核酸序列的同源性。家族成员的背景提示,在紫茎泽兰进化过程中这些等位基因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植物的次生代谢,调控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提高种间竞争力。 克隆并分析了国内报道的紫茎泽兰原始发生地云南临沧沧源和新发生地重庆回龙坡两个地理种群644bp核酸序列的同源性。所得的核酸序列为细胞色素CYP75家族中的某个或某些结构基因片段,同时紫茎泽兰中至少存在两个CYP75家族的等位基因。
其他文献
棉花品质育种是棉花遗传改良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石远638等12个陆地棉(Gossypium.hirstum L)品种进行NCⅡ遗传设计,剖分了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方差。以陆地棉品种Bar19/1和Acala1517-77构建的108个F_(2:3)家系为材料,运用SSR和AFLP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对与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进行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作者针对影响天麻产量的诸因素,如栽种土壤、环境条件、栽种期、种麻、栽种密度、营养物质、栽种方法、菌材培养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自建国以来实施的一项涉及范围最广、投资最大、工程量最大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综合评价退耕还林工程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是衡量工程实施绩效的
利用外来种质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解决遗传狭窄的重要途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在我国北方不能直接利用,而含部分亚热带血缘的材料对光周期反应钝感,在我国玉米育种中更具有实际利用价值。对含亚热带血缘改良系(简称亚改系,下同)进行遗传研究,以拓宽温带玉米的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这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玉米育种徘徊不前局面,克服玉米高产超高产育种的障碍,为我国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