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对战国秦汉儒学转型的推动及其意义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t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至秦汉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也产生了一场大的革命。作为战国显学的儒学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逐渐发生转型,由“重道轻术”的传统向“道术并用”的方向转变。以“文化自觉”的视野来关照,荀子是推动这一转型的核心人物,他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对“人”的意识的强化以及对礼法之道的追求,他的文化自信主要表现为对大儒的认同以及对诸子的批判。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荀子对救世之道的探索使儒学越来越向着经世的方向发展,在荀子的思想中,礼乐与法的本质是相通的,都是外在事功的表现,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格的完善。这种通过外部因素来影响内心的方式体现了“在立外王中成就内圣”的目标。荀子在融合历史与现实中开启了儒家“外王”的经世道路,他的礼法观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也适用于政治统治。以礼义与法度治国,最终要实现“先王之道”的复兴,使社会实现长治久安。他对于内圣与外王的融通,使儒学的经世思想更加切合实际,从而推动了儒学的转型。随着战国中后期政治形势向着大一统的方向发展,学术界也呈现出统一的趋势。稷下学宫的经历使荀子的学术呈现出集大成的特色。通过对诸子思想的批判与继承,荀子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即由原始“纯儒”,经过不断地与各家学说产生碰撞与融合,而呈现出一种博杂的状态,成为“杂儒”。这种态势自荀子起,经过汉初学者的进一步强化,到董仲舒新儒学产生而定型,为后世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政治的统一为学术的统一提供了条件,儒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终于在汉代中期取得独尊的地位。大一统背景下儒学转型实现的意义,在学术层面,直接影响是形成了汉代的新儒家,其博杂化与经世化的学术特色使它成为融“道”与“术”为一体的学派,由此而成为后世治学秩序形成的滥觞。在政治层面,儒学转型的实现促进了儒法合流的发展,形成了儒家的政治文化模式,为后代政治提供了基本范式,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实践。
其他文献
热处理炉温的测量结果对冶炼工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研究评定,有助于测量工作的升级发展,也有利于冶炼工业的整
<正>在不等式中,变量拥有着两两之间的对称性或轮换性,统称为对称性不等式.破坏对称性是指通过规定顺序、指定最值等方式,打破不等式原先固有的对称性,从而达到简化不等式或
固体矿山中机电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设备的常规检修方式以及机电设备的检修管理。
以己内酰胺催化加氢得到的有机混合物水溶液 (OMS)为模板剂合成了纯MCM 2 2分子筛 ,考察了晶化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影响。采用XRD、SEM和NH3 TPD对所合成MCM 2 2分子筛的性质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的发展计划,?是对现有的城市与乡村一体化建设理念的进一步改进。城乡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彻底打破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离散
说起山寨大名,中国无人不知。从饮食的地沟油、酸菜鱼,仿冒的品牌服装、VL包,到DVD、移动DVD、电脑,到现在人人皆知的手机,山寨几乎均已涉足,就只差山寨的飞机了。山寨名声不
本文着重介绍了蒸汽加氧吹洗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情况.该方法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解决了基建炉过热器、再热器的酸洗难题,并能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是提高我国
在汉语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由于传统汉语课堂受到种种限制,已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电视汉语教学节目应运而生。本文以电视汉语教学节目《Travel in Chinese》为研究对象,在
自动化测试是在软件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测试工作越来越加繁重的背景下问世的。在自动化测试诞生之初,测试人员最迫切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动化测试的实施来摆脱重复的工作量,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