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友善观的德育价值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流派之一,其道德思想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先秦儒家道德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初具雏形并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而友善观作为先秦儒家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面对社会失范、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提出的,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要求,旨在为混乱的社会当中重新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一种理论支持。对德育的重视,也使得先秦儒家友善观更加注重对其实现途径的探索。本文对先秦儒家友善观的剖析研究,有助于从更细微的角度完善对先秦儒家思想体系的研究,继承并发扬友善观,认识到先秦儒家的友善观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意义,为现代德育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从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两个方面论述了先秦儒家友善观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旨在为下文阐述其内容和历史价值提供理论依据。首先从先秦儒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对先秦儒家友善观产生的经济基础、政治条件和文化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从历史传承角度对先秦儒家友善观产生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究。第二部分,从先秦儒家友善观的发展轨迹对其基本内涵、基本内容以及其基本精神进行总结和阐述。文章将从各位先秦儒家思想家的思想中挖掘有关友善思想的论述,并从中梳理出其友善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关于先秦儒家友善观的内涵,将主要围绕人际关系方面来论述,即通过忠恕之道、恭谦礼让以及心怀善念等方面对先秦儒家所主张的友善进行阐述。另外,本部分也将对先秦儒家友善观的外延价值进行简述,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关系领域对先秦儒家友善观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以为充分挖掘其当代德育价值提供系统的理论结构和框架。最后,会在总结其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对其基本精神,即和为价值目标、仁为价值内核、礼为外在价值体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从历史层面对先秦儒家友善观的德育价值进行发掘。从理论上,先秦儒家的友善观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目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以及包含了以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德育方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这些德育资源对于完善当前的德育体系,突破道德困境,促进德育体系创新,特别是加强友善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实践方面,促进道德个体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促进了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了人际和谐,维护了当时社会稳定。本文运用历史辩证法以理性的态度来审视先秦儒家友善观,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历史价值评析。由于先秦儒家友善观产生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有其历史局限性,因此,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其真正在现今社会发挥有益的指导作用。第四部分,从现实意义上来阐释先秦儒家友善观的德育价值。首先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阐述了现实对友善观的需要,即友善观既是个体自由全面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其次论述了如何借鉴先秦儒家友善观的精髓,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积极向上的新的友善观。分别从内容和方法两个维度对新的时代背景如何树立新的友善观进行了论述。从友善观的内容来看,应当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友善观;从新的友善观的确立方法上,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生活化的具体的友善观;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友善的道德规范作用;注重道德修养教育,培育公民的友善品质;.净化社会环境,为友善观的培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其他文献
围绕我国机车车辆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滚动振动试验台测试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的研制展开研究。软件采用C语言编程 ,其特点是适合本测试系统大容量、多进程、实时存储与处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