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路网的发展,交通标志需要表达的信息越来越多,同时驾驶人的视认能力有限,致使其没有足够时间识别、理解这些信息,从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同时在标志标线的数量上只是一味增加,而忽略与已有标志标线的协同,导致标志之间、标线之间、标志与标线之间出现表达信息相互矛盾的情况,驾驶人在驶入或即将驶入这些路段或交叉口时会产生不必要的疑问而影响驾驶操作,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且现有道路标志标线规范虽在交通标志与标线协调设置方面已有相关规定,但皆为对各种路段和交叉口情况下,标志和标线协调设置的定性说明,缺乏定量描述。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标志标线协同设置方法和协同距离概念。以对交通提示标志提示效果的改善为目标,分析标志与标线协同设置有关的规范规定,并进一步分析提示标志与标线协同设置的影响因素,总结城市快速路上比较凸显的提示标志设置问题。选取城市快速路作为研究对象,并从中遴选出口指路标志标线协同设置、急转弯路段减速标志标线协同设置、入口合流标志标线协同设置、连接主辅道减速标志标线协同设置,以上四类快速路路段条件作为研究范围,研究所需设置的提示标志与标线的种类、尺寸等特点,并分析了各条件下驾驶人的视认过程。使用E-prime、Smart Eye Pro、Adobe Premiere等软件进行了模拟驾驶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检验,分析驾驶人的性别、有无近视、有无驾龄、年龄和学历等因素对提示标志和标线视认效果的影响,以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和无关因素。建立了快速路出口、入口、急弯路段和连接主辅道入口的交通提示标志与标线的设置模型,并提出设置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设计速度、标志与标线设置间距、标志信息量等情况下,对驾驶人视认效果的影响。进一步计算得到视认时间最少时,标志与标线的设置间距,作为协同设置的最佳间距,即协同距离,以此作为城市快速路交通提示标志与标线协同设置的参考数值。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的理念,建立了城市快速路交通提示标志与标线两个子系统的有序度评价模型,及提示标志标线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用以评价交通提示标志与提示标线之间的协同程度,并将模拟驾驶的试验结果作为实际案例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