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泉煤矿变角度大倾角煤层120210综放工作面受煤层倾角变化影响,导致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差,顶板管理困难,常规的放煤工艺难以实现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通过对变角度大倾角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运移、应力分布及支架稳定性进行研究,提出了该类工作面开采围岩稳定性控制原则,对拓展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的应用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数值分析、现场监测、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变角度大倾角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运移、顶煤的破坏,分析了工作面矿压显现、支架稳定性分区域的原因,结果表明:变角度大倾角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沿工作面倾向顶板运移具有分区域性的特征,工作面上部区域倾角小,直接顶垮落的矸石停留在原地,基本顶以“悬臂梁”结构的形式发生破断运动,顶板形成结构的层位基本相同,表现为缓倾斜煤层开采覆岩运移的特点;下部区域倾角大,顶板垮落的矸石沿底板滑移充填采空区,垮落形态向中部区域与下部过渡位置偏移,表现为大倾角煤层开采覆岩运移的特点;中部区域是上、下部区域角度的过渡段,覆岩的运移既有大倾角开采覆岩运移的特点又有倾斜煤层的特点,是两者转换的关键区域,特别是中部与下部过渡位置矸石对顶板的约束较弱,顶板破断后形成的结构层位较高是顶板活动的活跃区。工作面顶板运移的分区域性导致煤壁前方支承压力的分布不同,造成顶煤的破坏程度出现了差异,中部区域与下部、上部过渡位置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及峰值较其它区域大,并在顶板运动的作用下顶煤过早的进入散体状态,导致支架的稳定性差;顶煤进入支架后方被放出,上部区域煤矸分界面呈对称的漏斗,中、下部区域煤矸分界面不再对称,轴线发生了向上的偏移。枣泉煤矿120210工作面矿压显现及支架稳定特征反应了覆岩运移的分区域性,根据工作面不同区域的特征,提出大倾角煤层变角度综放工作面开采围岩控制原则:上部区域是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主体,下部区域支架的稳定性控制是工作面整体稳定性的基础,中部区域是实现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与系统稳定协调转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