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刻本”《素问》文献学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残卷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素问》刻本,在《黄帝内经》的研究中应有一席之地。考察《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的版本及文字刻写特点,可以促进对其文献价值的认识,可以为既有的《素问》研究增添素材。本文对《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书目著录载记的考察表明:现有各家目录的著录多是对《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目验之记录,对卷数记述的不一致反映了《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各卷入藏时间的不一致。而傅增湘先生最先提出《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与今被定为“蒙古刻本”的《尚书注疏》刊刻时代一致,实际上是最先提出了《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为“蒙古刻本”的可能。本文对“金刻本”的版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对《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版心鱼尾号下所记数字进行了考察,结合下鱼尾号下页码分析,本文提出并论证了《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版心上鱼尾号下所记数字当为册次。本文详考各家书目对《素问》书名的著录,指出:《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的存在,可以否定清代《钦定天禄琳琅书目》所谓《素问》传本中“重广补注”之名为孙奇、孙兆所加”的推测。《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名为“黄帝内经素问”,究竟是转录自《素问》新校正本的早期传本,还是其刊刻者自作主张,有待新证据的出现才可论定。宋以后《素问》书名、卷数著录的不同,反映了宋、金、元、明、清各朝对《素问》出版、研究的极大丰富。本节对《中华再造善本》所收金刻本、蒙古刻本的刻工逐一搜索比较,揭示了《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的刻工与现存蒙古刻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晦明轩的刻工“丁一”重合,且字体相近;与现存蒙古刻本《尚书注疏》的刻工“吉一”重合,且字体相近。结合前贤认为《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与现今认为是蒙古刻本《尚书注疏》字体同而为同时刊本的观点,认为刻工及字体都提示《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存在为蒙古刻本的可能性。本文关注到《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既不避金讳,也不避宋讳。关于金朝及金刻本的避讳字,学界有一个认识过程,既往多简单认定金刻本不避讳,近年才开始讨论渐多。本文整理了金朝相关史籍,显示金朝也有讳律、讳例。本文对《中华再造善本》丛书所收的全部金刻本、蒙古刻本逐一查核了避讳字,指出金刻本虽避讳不严谨,但或多或少都存在避金讳的实例,惟蒙古刻本才完全不避金讳。本文提出,依据现有残卷,将现《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定为“蒙古刻本”可能更为合理的观点。本文以《黄帝内经素问》元读书堂刊本、明代顾从德影宋本及日本抄本作比较,以《灵兰秘典论篇第八》为样本,对《黄帝内经素问》“金刻本”的文字刻写特点进行了考察,指出“金刻本”《素问》残卷与明顾从德影宋本文字更为接近,较元读书堂本为优。部分语句亦有优于明顾从德影宋本者。
其他文献
基于遥感多光谱图像中不同谱段对雾霾的不同探测能力,利用对雾霾敏感的蓝谱段构建了雾霾图和非雾霾图;利用对雾霾不敏感的红谱段并采用mean-shift分割来识别亮目标,并对雾霾
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对于促进安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相关合肥经济圈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合肥经济圈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合肥经济圈存在中心城市辐射能力
在对长白山地区矿泉水资源储量概况、类型和质量概况、潜在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长白山地区矿泉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快速发展矿泉水
<正> 1.树脂的制造(1)树脂是采用乳状酚醛树脂,为了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使树脂和填料(木粉)及其他輔助剂能很好的混合,在树脂內要加入溶剂(一般可用洒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等诸多因素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高我国
设计了一款用于32寸液晶电视的150W超薄高效电源,提供三路输出,分别给待机电源提供5V电压,音响提供12V电压和LCD液晶屏提供24V电压。在半桥LLC串联谐振转换器中,传统的同步整流技
虽然正面下手发球动作简单易学,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几个要素常常被教师忽略,致使学生不能尽快掌握技术要领.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在正面下手发球的三个阶段中分别阐述这几
用磷钨酸为催化剂,以α-甲基丙烯酸和月桂醇为原料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研究了杂多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醇摩尔比等因素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法催化
1990年4月下旬,我们在苹果砧苗和接穗均不离皮的情况下,用带木质部芽接法芽接了53株,其成活率达98%,当年即成苗。9月份又对当年移栽过的和落叶早的苹果砧苗约1000余株进行了
本文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背景下结合宗教学,对武当山现存古道教宫观建筑群的布局思想、构造特点及装饰艺术手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透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与道教文化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