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儿童遭受性侵害或性骚扰的恶性事件日益增多,曝光频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真正有效的措施和干预行动仍旧很少。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既处在信息封闭、思想保守的农村,学校也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普及儿童性知识,家长对孩子又疏于照料,关爱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不仅难以从容应对青春期的身体发育状况,且人身安全堪忧。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现状,本研究以C村希望小学的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整群抽样方法展开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在此基础上进行需求评估,切实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对性教育内容的需求及可行的社会工作方法,进而以认知行为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赋权理论为基础,提出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特征的性教育小组介入方法。调查发现,C村希望小学留守儿童在性知识的多个方面都表现出严重欠缺,主要有:基本性生理知识匮乏,不清楚隐私部位;性别意识薄弱,不注重男女生的交往尺度;不了解青春期即将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难以从容正确应对;没有明确的性侵害/性骚扰行为认知,缺乏预防意识和措施。因此,本次小组活动就以上述内容为核心,分三个阶段开设了八期小组活动。在小组工作的第一阶段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将与成员们建立关系作为工作重点;第二阶段开展了三期小组活动,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加深成员们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认识,通过对男女生理差异的了解,正确看待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变化;第三阶段的小组活动共三期,依托认知行为理论和赋权理论,让组员们形成更加成熟的性别意识,正确识别性侵害行为,增强预防性侵害的意识和能力,保护自身安全;最后一期的小组活动,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强化。研究结果显示,本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的性教育小组,快速提升了小组成员的性知识储备,强化了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实务工作,不仅丰富了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经验,打破了单一性别介入的工作模式,而且将“反性侵”理念具体落实到社会工作介入活动中,提高了预防性侵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