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属化合物荧光量子点传感器对金属离子的检测及机理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影响,而这些重金属离子大多都是通过水体系统流入到环境中。因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被灵敏精准的测量至关重要。量子点材料由于易于合成、高荧光量子产率、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中。本论文设计、制备三种不同类型的量子点荧光传感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传感器、荧光直接淬灭传感器、比率荧光传感器)来对环境中的有害离子Hg2+离子和Cu2+离子进行检测,探究金属离子和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构建量子点传感器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模型。具体研究如下:(1)合成了L-半胱氨酸修饰的水溶性CdSe量子点(L-cys@CdSe),探索了L-cys@CdSe量子点与不同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Hg2+离子可以淬灭L-cys@CdSe量子点的荧光强度。量子点对于Hg2+测定具有0-10μM和10-18μM的两个线性范围,检测极限为0.013μM。通过X-射线多晶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核磁共振(~1NHMR)研究了Hg2+离子与CdSe量子点的表面配体中的S原子和-NH2相互作用,并提出了Hg2+离子与L-cys@CdSe量子点的选择性结合相互作用模型。L-cys@CdSe量子点可用于水样中Hg2+离子的检测,显示了其在环境监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2)构建新的量子点/有机荧光分子组成的供体/受体FRET系统,以半胱胺封端的Cd S量子点(Mea-Cd S)作为能量供体,荧光素(Flu)作为能量受体,通过氨基与羧基反应形成酰胺键制备了FRET传感器(Flu@Mea-Cd S)。基于Mea-Cd S量子点到荧光素的FRET过程,荧光素的荧光增强,Mea-Cd S量子点的荧光减弱。有趣的是,Cu2+离子可以与Flu@Mea-Cd S传感器相互作用,破坏FRET过程,从而淬灭荧光素的荧光信号,量子点的荧光信号也被淬灭。基于FRET的传感器对Cu2+离子检测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Flu@Mea-Cd S传感器对Cu2+离子的检测限更低。其检测线性范围为4-14μM,检测极限为0.058μM。该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品中Cu2+离子的检测,显示了其在环境监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3)在水相中合成了半胱胺封端的碲化镉量子点(Mea-Cd Te),通过酰胺化反应使Mea-Cd Te量子点表面的氨基与苯并香豆素-3-甲酸(BTA)的羧基相结合,构建了比率荧光传感器BTA@Mea-Cd Te。Hg2+离子可以与BTA@Mea-Cd Te传感器中量子点表面的氨基相互作用使其荧光淬灭,而对接枝的苯并香豆素-3-甲酸的荧光基本无影响。传感器对Hg2+离子检测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较低灵敏度,其检测线性范围为0.4-1.2μM,检测极限为0.03μM。该比率荧光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Hg2+离子的检测,显示了其在环境监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抗生素被用来治疗细菌感染,在人类健康、畜牧和农业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抗生素使用过度,细菌会产生耐药性,使得其疗效降低。四环素(TC)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不易被生物体吸收,而是通过尿液排放到环境中,并且不易降解。因此,高效降解抗生素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过去的几十年里,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催化剂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及有机半导体材料。然而,单组分光催化剂往往受到光
作为一种新兴的光伏技术,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认证的最高效率从3.8%迅速提升至25.5%,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要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发展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其长期稳定性问题。而其不稳定性的主要来源是钙钛矿薄膜及其界面存在的大量缺陷。研究表明这些带电缺陷会诱导非辐射复合,直接影响了PSCs器件的性能。近年来,二维(T
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问题严重影响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快速、全面、准确的监测水华信息对于湖泊水环境的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巢湖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是“引江济淮”跨流域调水工程的重要通道,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生态价值影响深远。近年来,随着巢湖流域水产养殖、旅游、航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和人类活动的快速增加,蓝藻水华频繁暴发,严重影响水域生态环境,破坏水域生态景观,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重金属离子、芳香族污染物、抗生素残留和致病菌不仅污染水体环境,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监测此类污染物很有必要。然而传统检测方法大多存在样品预处理复杂、设备和运营成本昂贵、分析耗时且有时结果并不准确、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物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环境中的应用。近年来,一种以碳点(Carbon Dots,CDs)为荧光探针检测环境污染物的方法被开发出来,此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快速、灵敏且对环境友好,可以有
二氧化碳(CO2)的持续不合理排放,直接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地降低CO2浓度,备受关注。电化学还原捕获CO2是减少排放的有效策略之一。醌类化合物(Q)中的羰基是具有强还原性,并且Q在非质子溶剂中经历两步单电子转移过程。Q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会影响到其氧化还原电位,以及捕获CO2的机理过程。本文考察了醌类衍生物在质子惰性溶剂中电还原捕获CO2的机理历程,研究了吸电子基团和给
环境中存在的重金属离子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污染物之一,水资源、土壤资源及各类生物等一旦受到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就会对自身产生很严重的影响,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平衡和人类自身发展造成很严重的危害。鉴于此,合理监测重金属离子的存在迫在眉睫。荧光探针由于其具有检测灵敏、干扰小及检测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本论文以基于香豆素的席夫碱设计、合成及其应用为研究内容,成功制备出五种含不同取代基团的
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是内陆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生态和水环境评价的重要参数,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地球化学作用。其运输和积累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会直接导致河湖系统形态的改变,进而影响水体初级生产量、营养物质、氧饱和度的变化。因此,有效监测内陆水体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掌握水体中悬浮物运移规律、制定水环境治理
湖泊是甲烷(CH4)释放的重要自然源。近年来,由于湖泊富营养化不断加剧,蓝藻水华频发。蓝藻聚积、衰亡可以改变水体理化性质,并向湖泊提供易降解有机质,驱动湖泊中CH4溶存与释放的变化,但其具体影响作用尚不清晰。本研究以我国典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巢湖为研究对象,选取其西北湖湾区为研究重点。首先对该区域CH4溶存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然后采用漂浮通量箱和扩散释放模型等方法,对巢湖不同富
硫是重要的营养元素,其生物地球化学转化、循环对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与有机质矿化、水体酸化、生物成因黄铁矿的形成、微量金属元素循环等一系列重要的生态、环境过程紧密耦合;开展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循环研究对于理解圈层营养盐耦合循环、源汇功能转换,元素全球循环的驱动机制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本课题组前期分析了南极阿德雷岛Y2湖沉积物(Y2)和菲尔德斯半岛燕鸥湖沉积物
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物相同代用指标的变化是否一致对于重建可靠的区域气候变化历史至关重要。目前多数研究仅利用深水区单一的岩芯沉积物来反演区域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于同一区域不同位置岩芯重建结果的异同尚缺乏研究。本文选择升金湖不同位置的两根钻孔岩芯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同时在结合区域年代估算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岩芯沉积物粒度、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的空间变化情况,选用岩芯沉积物微量元素代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