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文学作品的复译——以《德伯家的苔丝》两个中译本为例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a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翻译中,经典作品的复译现象极为普遍。同一部名著,往往有不同译者的译本相继问世并广为流传。我国以往有关复译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译本语言层面的静态考察,通过对不同译本进行比较,探讨哪个译本更忠实于原作。近年来,随着阐释学、接受美学被引入翻译研究,一些学者开始分别从文本阐释、读者等角度对文学作品的复译进行研究。这些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文学作品复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然而,运用以上单个理论并不能全面解释复译现象,因为文学作品的复译受到文本、读者、译者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  将功能翻译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复译的研究中,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复译现象,并对其进行相对全面的分析。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重视译文功能的重现,强调翻译目的以及翻译行为的参与者(发起人、译者、译文读者)和翻译发生的环境条件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关注原文本的分析。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一个以翻译目的为总则,把原文、译者、译文读者、社会文化环境都纳入其研究范畴的理论。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作品的复译进行研究,有助于综合考查复译现象产生过程中各种因素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复译研究提供一个动态的、全方位的视角。  本文试图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以张谷若和孙法理的《德伯家的苔丝》两个中译本为例,从原文本、译者、读者、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文学作品复译必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不在于评议译本孰优孰劣,而是在着重分析其差异的基础上,尝试阐发复译现象存在的理论依据以及复译的必要性和意义。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文本理解的多样性、译者的不同翻译目、目标读者的不同期待、以及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产生不同的翻译标准,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复译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把功能翻译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另一价值还在于,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不同的译本提供了指南。
其他文献
全球性连接器生产商德国雅迪科技集团(HARTING)日前宣布,将投资超过1200万欧元扩建珠海雅迪工厂.
学位
爱德华·阿尔比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最具影响力及争议性的剧作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锋,他最具盛名的剧作是他于六十年代创作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该作品
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的设计正在见证一个从并行到高速串行IO解决方案的转变.接口技术正在经历快速的增长,它能平衡非常高的数据率、低功耗及改善的EMI性能等等这些相互冲突的
数字电子设备的销量持续飙升.尽管现在HDTV风头正劲,但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推断,购买HDTV的客户应该已经拥有有线数字或卫星娱乐设备、台式或膝上型电脑、数码摄像机、数码相
Cirrus Logic最近推出一款模拟数字音频转换器(ADC)集成电路CS5368.该器件不再需要为环绕声及多轨应用集成多个立体声模拟数字转换器.
1937年12月,庆环分区在曲子镇召开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主要议程是:讨论部署抗战动员工作、整顿自卫军、征粮工作等。会议选举马文瑞为中共庆环分区委员会书记。庆环分区的中
11月2日,新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达恒的陪同下视察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亲切看望干部职工,询问该室的基本情况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情况
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词的语义总是不断变化的。一个词由基本词汇意义逐渐引伸出其他若干意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英语中的形容词也不例外。多义性的出现过程常常是纷繁复杂的,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