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根文学”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流派,而且也是新时期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它的生发一方面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外一些因素的刺激作用更加速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关于“寻根文学”的各方面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从文化民族主义的角度切入进去还很少,本论文便在这一语境之下对“寻根文学”进行评价和阐释。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文化民族主义这一思潮进行细致地梳理。重点考察它的历史起源、文化谱系和社会影响力的演变过程。第二部分主要剖析这一思潮的影响和作用,分析它对“寻根文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所起的作用,并阐释“寻根”作家们在这一语境之下如何追寻民族文化自身的认同。第三部分从文学和文化双向互动的角度出发,意在剖析“寻根文学”视域下的作品和作家对这一思潮的具体呈现。分别从地域和历史叙事中的反叛、作品的“民族性”呈现、“神话”中的隐痛和心灵上的反思几个方面入手,去探究作家和作品如何对这一思潮进行呼应。第四部分主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对文化民族主义之下的“寻根文学”进行审视。具体从一个特例张承志、“寻根”的尴尬和末路以及全球化之下文学出路等方面进行阐发。 “寻根文学”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探索性、思想性、文学性和文化性,这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对“寻根文学”的丰富内涵进行多角度的阐释,所以从产生之日开始它就吸引了大批著名学者和批评家的关注。无论如何,它是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当代文学走向多元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