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投射原则与现代汉语的EPP效应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探讨“扩展投射原则”(The Extended Projection Principle,简称EPP)的理论地位、语法性质和现代汉语中的EPP效应。EPP效应主要是指内生于动词短语内部的论元以内合并的方式、强制出现在功能语类标志语位置的语言现象。一般认为,EPP效应在自然语言中的存在,是扩展投射原则构成一条普遍语法原则的间接证据。自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以来,扩展投射原则一直是生成语法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对EPP的理论阐释,不仅关系到语法理论自身对语言事实的解释力,还制约着语法体系内部的理论一致性问题。因此,EPP研究既是涉及到对客观语言事实进行描写、解释的经验问题,又是影响构建语法体系内部各个模块之间关系的理论问题。管辖-约束理论下的扩展投射原则提出,所有的句子必须有主语。与同时期提出的其它普遍语法原则相比,这一时期的扩展投射原则局限于对特定句法结构的描写,缺乏解释力,与广泛接受的原则-参数理论相悖,其理论地位因此颇受争议。进入90年代后,随着最简方案的初步形成,扩展投射原则得到了新的理论诠释。以乔姆斯基(1995b)为代表的主流观点认为,最终投射为句子的屈折短语(IP)带有一个不可解读的限定词特征(uninterpretable D-feature),为了使这一特征得到核查,进而满足充分解释条件,IP短语的标志语位置(即通常意义上的主语位置)必须有提升的论元或虚代词等带有可解限定词特征(interpretable D-feature)的成分填充。这一阶段的扩展投射原则,对句法表达式的依赖程度降低,解释力得到增强。特别是关于不可解读特征的假设,与同时期的句法操作手段具有高度的理论一致性。2000年以后,乔姆斯基又将限定词特征改称为EPP特征,并将EPP特征扩展至所有的核心功能语类,即轻动词短语、时间词短语和标句词短语都具有不可解的EPP特征。内生于动词短语内部的论元要循环上移,依次核查核心功能语类的EPP特征,以满足“充分解释原则”的要求。在最近提出的语段理论中,虽然作为术语的EPP特征被边缘特征(edge-feature)取代,但相关研究仍以EPP所涉及到的诸如论元强制移位、虚代词插入等语言现象为基础展开。然而,关于EPP的理论地位与语法性质问题,始终是研究的核心问题。前者涉及到EPP是否构成普遍语法原则的问题,后者要回答EPP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语法特征。虽然语言学家对于EPP的研究已逾三十年,研究的理论框架也从管辖-约束理论发展到了最简方案,但是,对于EPP的理论地位、性质和操作等问题,学界仍无一致看法。这主要体现在对扩展投射原则的本质是什么、适用于哪个语法层面及是否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等核心问题的不同回答上。首先,虽然EPP被假定为需要在句法运算中被核查掉的语义无解特征,但对于它的性质问题,尚无定论。近年来,语言学家对EPP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句法层面。有学者提出,EPP特征在本质上属于音系特征,因此要求句子必须具有显性的主语,空语类不能满足EPP特征核查的条件;也有学者认为,EPP是语义层面的要求,与音系层面无关。还有学者主张从句法-音系、句法-语义等接口层面来解决EPP的性质问题。其次,对于EPP是否构成普遍语法的一条原则,学界看法不一。因为EPP所涉及的语言现象与一些其它普遍语法原则所涉及到的语法现象重叠,以Epstein为代表的学者认为,EPP特征是羡余的,它所涉及到的语言现象可以由格理论、题元理论等语法模块分别加以解释,EPP并不占有独立的经验事实,因此不能构成普遍语法的一条原则。上述几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语言事实中找到了经验证据,因而,都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目前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涵盖所有的语言事实,这也是EPP成为“盲人摸象”似的理论难题的原因所在。同时,EPP研究还面临一个经验问题,即EPP的普遍性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EPP是否适用于所有的自然语言;其次,EPP是否适用于某一种语言内部所有的功能语类。显然,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大量的跨语言证据。已有学者就EPP的普遍性问题对斯堪的那维亚语、班图语和斯拉夫等多个语系的自然语言展开调查。虽然调查结果并不一致,但这些以特定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工作,对于最终解释EPP具有直接的经验价值。近年来,很多学者采用乔姆斯基提倡的“若无明显反例,则不轻易否定任何一条基于语言事实提出的原则”的研究范式,从零假设出发,开展在具体语言中逐一验证EPP普遍性的研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跨语言证据。本文即基于此研究思路展开。目前,系统地以汉语为调查对象的EPP研究,尚不充分。对于汉语是否遵循EPP原则的问题,学界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EPP原则适用于汉语,汉语的句子或显或隐地都带有主语;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汉语中的“无主句”构成了最直接的反例。需要指出的是,仅以“有无主语”来判断汉语是不是EPP语言,显然是有局限性的,不能揭示自然语言更深层次的共性。最简方案框架下的EPP研究,应以“移位必有动因”的经济原则为前提假设,寻找汉语中可能存在的EPP效应,并以此为依据,分析EPP效应产生的原因。鉴于EPP的存在无法得到直接语言证据的证实,因此,只有在排除其它可能动因的情况下,才能最终确立EPP的理论地位。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形态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以汉语为语料开展的研究,必然会丰富基于印欧语言提出的EPP的理论内涵和经验事实,特别是有助于分析长期以来在印欧语中发现的关于EPP与屈折形态变化之间存在羡余的问题。本文的研究问题有二。首先,研究者讨论了EPP特征的语法属性问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功能语类特征假说”(The Fun-Hypothesis)。该假说提出,EPP特征在本质上是功能语类与词汇语类合并的一种允准限制特征[Fun]。功能语类一方面必须选择具有可见词汇语类特征的成分作为补语,以满足允准限制条件;另一方面,其本身也必须获得可见的词汇性特征才能被上一层级的功能语类允准,从而能够进入下一阶段的运算。这个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语义无解特征[Fun]在句法运算中得到核查,以满足光杆输出条件(bareoutput condition)的过程。句法成分获得可见性词汇特征,是通过与外论元(或虚成分)的外合并及与提升论元的内合并实现的。相对于建立在标志语-中心语关系基础上的主流EPP理论,功能语类特征假说的理论优势在于借助最基本的中心语-补语关系,解释了定式句与不定式句在EPP效应上的不同表现及包括例外受格结构、提升结构、标句词短语层面的非强制性EPP效应在内的一系列语法现象。就人类语言的运算系统而言,中心语-补语关系较之标志语-中心语关系更为基本,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语法规则显然运算负担更小,更符合乔姆斯基关于语言完美性的思想。其次,研究者逐一考察汉语的三大功能语类域——轻动词短语域、时间词短语域和标句词短语域中典型结构的论元分布情况。分析表明,现代汉语的核心功能语类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以论元强制提升为表现的EPP效应。根据“移位必有动因”的经济原则,可以假定汉语的功能语类普遍具有不可解读的EPP特征。由于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籍此可以排除EPP特征与诸如格、一致等屈折形态特征存在羡余的可能性,进而为EPP获得独立的普遍语法原则地位提供经验证据。尽管EPP特征是基于最简方案理论体系内部而提出的,无法从汉语语料中获得直接的语言证据,但汉语中存在的EPP效应至少为EPP特征提供了独立存在的经验事实。此外,研究者还尝试利用“功能语类特征假说”解释汉语中的EPP效应。分析表明,该假说对于汉语的EPP效应具有相当强的解释力。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本文所提出的对于扩展投射原则本质的“功能语类特征假说”可以减轻现有语法理论系统的运算负担,提升语法理论的内部一致性;另一方面,对于汉语中的各个层级的功能语类结构的分析,可以揭示语言共性,为普遍语法的研究提供跨语言的数据支持。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一些长期争论未决的汉语句法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比如,存现句、无主句、自由语序等等。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功能语类特征假说”还缺少更多的跨语言事实支持。论文各章的内容要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引言部分特别指出,确定普遍语法原则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动因和得到足够数量的跨语言事实支持。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评介了EPP研究的历史背景、主要方法及相关研究。2.1节回顾了EPP问题的缘起和主要的理论阶段,从管辖-约束理论的短语结构规则到初期最简方案的特征核查,再到最近的标志语强制呈现要求等等,这一系列的理论改进主要是在句法范畴内完成的。2.2节比较了现阶段EPP研究的主要流派,包括句法特征说、音系特征说、形态关联说、语义说及主张将EPP作为羡余特征排除在普遍语法之外的排除说。上述理论或多或少地,解释了部分语言现象,但都无法涵盖所有的。2.3节介绍了基于零假设展开的EPP研究,并报告了相关研究在具体语言中得出的结论。第三章为理论框架和本文的构想。3.1节定义了本文在句法分析中的使用工作术语、操作手段及假定的功能语类层级结构。3.2节提出了“功能语类特征假说”,并分别讨论了“功能语类特征假说”对轻动词短语、时间词短语和标句词短语等三大核心功能语类的EPP特征的理论解释。3.3节应用“功能语类特征假说”分析了英语的存在结构、例外授格结构、控制结构及提升结构中的EPP效应,结果表明该假说对于英语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第四章分析现代汉语的EPP效应。4.1节回顾以往关于汉语是否属于EPP语言的争论。4.2节以非宾格结构和把字句为例,论证了汉语在轻动词短语层面表现出EPP效应;4.3节以体短语和助动词短语为例,论证了汉语在时间词短语层面表现出EPP效应;4.4节讨论了汉语标句词短语层面表现出的EPP效应。汉语所表现出的EPP效应,支持了关于EPP适用于所有语言的零假设,为EPP的普遍性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功能语类特征假说”对上述各个功能语类域的EPP效应具有充分的解释力。第五章为结论。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讨论了理论创新之处及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其他文献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给国内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杭州作为全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镇,似乎更能体验这种变革的力量。面对这种形式,杭州金融机构顺势而为,投入其中。然而,在
<正>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集体维权第一案"的上千硕博士起诉万方公司侵权案,索赔额高达上千万元,被评为2008年十大典型案件,至今已有绝大多数的硕
民间资金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对接,不仅能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而且可以拓宽民间资金的投资渠道,但两者间的对接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民间资金与中小
目的通过对心力衰竭恢复期患者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减轻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及临床指标的观察。方法选择68例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THA)心功能分级Ⅱ-Ⅵ级,即左室射血
作为“数字政府”时代一种典型的“电子民主”解决方案,在线政民互动不仅有利于公众大规模表达自身诉求,也为政府组织提供了了解公众意见、不断调适公共决策和公共事务发展方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面对世界第一的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创造了以一种不对称战法,即所谓的饱和攻击模式。在化妆品行业,韩后就是采用这种战术,从而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在去年里
对江西洪屏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抽水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溅水功率、首次抽水、水泵断电、水泵事故停机、水泵正常停机、抽水转抽水调相等,提出了保障抽水蓄能机组水泵调试安
人类精子DNA损伤是男性生育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可由多种因素诱发精子DNA链断裂或使其双链变性为单链等而形成。具有DNA损伤的精子可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体内精子的优化选择
If we were to ask the average American what they know about China,they might say:it’s a country in Asia and they have great food.However,what do we really know
<正>一、语文之真谛何在真语文究竟应该是怎样的?这是一个所有语文人都无法绕过的话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以为,"真语文"的概念是针对现行语文教学中"非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