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堀辰雄是日本新心理主义的代表作家,因擅长心理描写,文笔细腻优美,而为读者所喜爱。同时,他还是现代主义的先锋,积极翻译引入该时代的西欧文学作品,深受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影响。1929年2月,堀辰雄发表了以新颖手法描写人物心理的处女作《笨拙的天使》,正式进入文坛。同年10月,他又发表了《沉睡的人》。与《笨拙的天使》不同的是,前者描写了寂寞少年甜中带酸的恋爱故事,后者虽然也出现了三角关系,但主人公的情敌选择了自杀。主人公最后也发现,女主人公吸引自己的不是别的,正是她身上“死亡的阴影”。同一年发表的作品反差如此之大,令人不得不好奇个中原因。佐佐木基一曾经提出,堀辰雄作品的主题就是“生、死、爱”。这个观点影响深远,后来很多堀辰雄的相关研究可以说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然而,在阅读先行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迄今为止,人们关于堀辰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中后期作品的“生”与“爱”上,认为堀辰雄描写的“死”是为了衬托出“生”与“爱”的美好与力量,而专门探讨其作品中的“死”的研究较少。诸如《沉睡的人》这样不太知名的初期作品,相关研究不仅数量少,还往往被视为堀辰雄的试水之作,纵使有人提到也只是寥寥几笔匆匆带过。笔者认为目前对于堀辰雄的初期作品,及其作品中的死亡部分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沉睡的人》中的死亡上,通过文本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来探讨死亡在作品中的反映,再分析其成因、及其在堀辰雄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意在从新的角度探索堀辰雄的精神世界。在绪论部分,笔者首先简单介绍了作者堀辰雄生平的重要经历及《沉睡的人》的故事梗概,并对先行文献进行大致梳理,指出现存问题,点明本文的意图所在。本文的第一章中,笔者将小说划分成梦境和现实两个部分进行讨论。首先讨论梦中的主人公“我”和狗,以及女人的形象和梦中的场景。然后讨论现实中的主人公“我”和朋友“北”以及女主人公茉莉的形象,阐明小说中的梦与现实相对应的关系。梦好似现实,现实也好似一场梦,最后“我”无论在现实还是梦中都离阴森恐怖的死亡仅有一步之遥。进入第二章后,笔者从堀辰雄的人生遭遇,以及他与法国文学的联系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小说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死亡阴影。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我”有时清醒有时入梦,梦与现实相互交织,虚实难辨。关于《沉睡的人》中的梦与现实,堀辰雄本人曾表示“梦就是现实的另一种表现”。当时堀辰雄不仅接连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自己也因患病而命悬一线,据此可以大致推测这部小说反映了作者的人生遭遇。另一方面,这样的死亡阴影也与堀辰雄对法国文学的借鉴有关。让·谷克多是堀辰雄喜爱的众多法国作家之一,甚至曾有人指出堀辰雄的《笨拙的天使》就是照搬谷克多的《大跨步》,足见谷克多对他的影响之深。同样,谷克多的另一部小说《职业的秘密》中关于死亡的理解和描写,在这部小说中也能找到相似的痕迹。第三章笔者挑选了堀辰雄的成名作《圣家族》和代表作《起风了》,试图分析其中的死亡与《沉睡的人》中的死亡相比有何变化。《沉睡之人》是堀辰雄的早期作品,也是其首部正式描写死亡的作品。最初那种阴森恐怖的死亡,在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堀辰雄终生与疾病斗争,身边亲密之人接连逝去,故而他凝视死亡思考生与死的意义这一点从未改变,只是对死亡的看法由消极应对渐渐转变为积极勇敢地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