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混合器的混合性能实验研究及其应用与设计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流体系统可以明显强化“三传一反”过程,近年来在化学工业、生物制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中微混合器是微流体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微混合器中微观混合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后续化学反应中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与产率。因此,微混合器的混合过程与混合性能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成为化工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碘化物-碘酸盐快速平行竞争反应对分离再结合型和内交叉指型微混合器的微观混合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适宜氢离子浓度下考察了雷诺数和待混合流股的体积流量比对微混合器离集指数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两种微混合器,雷诺数的增大有利于微观混合性能的提高,分离再结合型微混合器和内交叉指型微混合器的离集指数由雷诺数为78时的0.2132和0.2284减小为雷诺数为3100时的0.0035和0.00605。离集指数随着体积流量比的增加而变大,表明微混合器的微观混合性能变差,当体积流量比为1时,两种微混合器的离集指数最小,微观混合性能最好。在雷诺数介于78~3100时分离再结合型微混合器的混合效果略好于内交叉指型微混合器。在微观混合性能研究基础上,采用混合性能较好的分离再结合型微混合器合成了ZSM-5分子筛,并利用XRD SEM和BET表征合成出的分子筛。研究表明分离再结合型微混合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合成液的均匀混合,其混合效果比传统釜式反应器的好。合成出的ZSM-5分子筛相对结晶度增大、比表面积增大。总进料流量为28mL/min时相对结晶度为100%,比表面积为235.6681 m2/g。在充分研究分离再结合型微混合器微观混合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化曲线设计的新型被动式微混合器,为增加扰动且使流体在微流道中产生分离再结合的效果,所设计的微混合器采用了内置阻块的结构。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所设计混合器在Re介于0.1~80范围内的混合性能。阻块的排列方式和混合单元数对微混合器混合性能均有影响。计算表明不平衡分离型微混合器的混合性能比平衡分离型微混合器的混合性能更好。在所研究的雷诺数范围内,混合单元数为5的不平衡分离型微混合器(长度为3273μm)的混合指数都在0.9以上,特别的当Re=50时,混合指数超过0.95,表明该结构的微混合器在Re介于0.1~80间,都有很好的混合性能。
其他文献
缓存机制在并行文件系统中广泛使用,以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简单介绍GlusterFS文件系统的特点,简叙当前文件系统中的缓存机制研究概况,对GlusterFS缓存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通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学生求学目标多元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改变,高校的分类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命题。当前,高校对分类发展问题已形成共识,
<正>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的特异性肺泡炎症伴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组非肿瘤、非感染异质性疾病组成的疾病谱,以运动性呼吸困难、弥漫性肺浸润、
教师的课程角色主要针对学科课程而言,按照学科课程实施的具体进程,首先要理解与认同"国家课程",或开发与创新"校本课程",然后再对"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案以及实施
目的探讨以酚醛树脂和脲醛树脂为胶粘剂的人造板材装修后室内甲醛的暴露水平。方法根据装修时使用人造板材种类分成酚醛树脂板材组(A组)、脲醛树脂酚醛树脂板材混合组(B组)和
详细介绍了采用RS232串口完成LabVIEW与PLC之间通讯,并利用该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与PLC的串级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已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目的探讨碘化物过量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用0(对照)、10、20、30 mmol/L碘化钾(KI)分别染毒处理24 h后,采用CCK-8
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思我国教育目的研究,至少存在三个常见问题:在教育目的理论基础上,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仅仅作为教育理论来理解;在教育
天鼎、间使穴治疗失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85)陈蓓琳失音症,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称之为“声嘶”,亦称“倒嗓”,属临床常见病证。多由感受外邪,情志忧恚,肺燥津伤,声带劳损等原因,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