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金融学是在向以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为典型代表的标准金融学理论进行不断挑战的过程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主要是从行为因素的角度来解释标准理论解释不了的种种异象,如股权溢价、日历效应等等,其中从行为因素角度来解释证券市场上的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现象是行为金融理论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并且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学者进行实证上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
本文通过整理行为金融学中国内外众多学者有关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研究文献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其基础上采用De Bondt和Thaler(1985)使用的事件研究法,选取上海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数据对我国上海证券市场上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给予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海证券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现象。
然后,本文基于上海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分别从有效市场理论角度、行为金融学理论这两大理论出发,通过实证方法来探索造成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现象的成因。通过分析表明,低市盈率效应、规模效应、代表性偏差和过度自信行为因素以及投资者结构因素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现象的主要成因,而风险理性补偿则不能作为造成现象的成因。
另外,本文通过围绕另一重要行为因素-冲动来建立理论模型,来对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解释。认为购买冲动和卖出冲动的不断作用,造成了股价的偏离正常的波动幅度,从而解释了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最后,本文对抑制我国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