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抑制桃果实冷害和褐变的机理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肥城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cv.Feicheng)为试材,研究了桃果实成熟和冷害发生过程中细胞壁超微结构、细胞壁组分含量、细胞壁多糖分子量分布和细胞壁多糖组分单糖组成的变化,研究了NO气体熏蒸(15μl1-1 NO气体熏蒸处理)和间隙升温(IW,5℃14d转移到25℃贮藏1d)和NO和IW协同处理对肥城桃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5℃)冷害发生的影响,探讨了NO和IW抑制冷害发生的生理基础。以中华寿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cv.Zhonghuashoutao)为试材,研究了NO溶液和抗坏血酸处理(AA)对鲜切桃低温贮藏过程中(10℃)褐变的影响,探讨了NO和AA抑制鲜切桃贮藏过程中褐变的生理基础。进行了NO释放片剂-二乙基三胺-一氧化氮加合物(DETA/NO)和精胺-一氧化氮加合物(SPER/NO)释放片剂抑制低温贮藏过程中肥城桃果实冷害发生的效果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肥城桃的冷害症状   肥城桃果实最主要的冷害症状为褐变和絮败。5℃贮藏20d果实内表皮表现轻微褐变和絮败。冷害果实在25℃后熟时不能正常软化,特有香味丧失,迅速崩溃腐烂。   2.肥城桃冷害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壁超微结构和组成的变化   冷害果实中细胞发生分离而中胶层并没有降解。部分细胞细胞壁部分不规则加粗。冷害果实CDTA溶性果胶积累,大分子量的CDTA溶性果胶积聚。1M KOH和4M KOH溶性细胞壁组分发生了部分降解,但与正常成熟果实相比半纤维素的降解受到了明显抑制。单糖分析结果表明,冷害果实中CDTA溶性果胶中阿拉伯糖含量没有降低而是显著增加。冷害果实中也检测到了1M KOH和4M KOH溶性细胞壁组分一些单糖一定程度的丧失。   3.NO对肥城桃冷害的影响及影响细胞壁代谢机理   NO、IW和NO+IW处理显著抑制了肥城桃果实冷害的发生。IW处理的果实硬度迅速下降,果实软化严重。NO和NO+IW处理保持了果实较高的硬度。NO、IW和NO+IW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的CDTA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IW处理显著增加了肥城桃的exo-PG、endo-PG和EGase活性,保持较低的PE活性,果实正常的成熟软化。NO和NO+IW处理显著抑制了低温贮藏果实的exo-PG活性,在贮藏后期NO和NO+IW处理果实维持较高的endo-PG活性,NO和NO+IW处理果实在冷藏期间和货架期内均有很高的EGase活性。   4.NO对鲜切桃褐变的影响及生理基础   AA、NO和NO+AA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桃的褐变。AA、NO和NO+AA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桃的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保护了细胞的超微结构,保持较高的多酚含量,抑制了PPO和POD的活性,显著抑制了鲜切桃褐变的发生。   5.NO释放片剂抑制肥城桃冷害的效果分析   DETA/NO和SPER/NO释放片剂处理均显著抑制了肥城桃低温贮藏过程和货架期后熟过程中冷害的发生,能达到NO气体熏蒸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主要对三个茭白品种,浙大1号(浙1,单季茭)、浙大3号(浙3,双季茭)、浙大5号(浙5,双季茭)生长过程中叶片、叶鞘、肉质茎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通过各种养分含量的变
20世纪后期,电子商务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且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21世纪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作为信息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
本文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sinensis) ,俄罗斯沙棘(H.rhamnoides)及其杂交种共九个沙棘种类品种,从细胞膜透性、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保护酶体
缺铁是农业生产上限制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属于双子叶和非禾本科单子叶的机理I植物而言,缺铁条件下,根系会作出多种响应来增加吸收利用铁的能力,这些响应包括:诱导高铁还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olamum tuberosum L.)不耐霜冻,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遭受霜冻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而野生种无茎薯(S.acaule)是最耐霜冻的野生种之一,能忍受-7℃~-8℃的低温,是改良普通栽培品种耐冻性重要资源材料。本研究以S.acaule自交后代无性系的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栽培品种中薯3号作为参照,在国内首次进行了马铃薯耐冻性研究,评价了S.acaule无性系材料的耐冻性,
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可能成为世界上率先将其商品化的国家之一。但转基因水稻潜在的生态安全威胁不容忽视,在其释放前必须进行严格评估,确保其对环境是安全的。藻类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普遍存在于稻田水体和土壤中,且在维持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及水稻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华池B6和TT51是两种能高抗多种鳞翅目害虫,农艺性状良好,具规模化生产潜力的转Bt基因水稻。本文以这两种转Bt基因抗
自2012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始,凭借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强烈震撼着传统金融业的格局,促使着金融业新秩序的形成。作为传统金融业的代表,商业银行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