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使现处于学校教育阶段的儿童面临着许多冲击与问题。近年来,儿童厌学问题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学界的极大关注。儿童厌学问题不仅有碍学生自身学业与健康的发展,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更重要的是,由于厌学情绪的加重,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旷课、逃课等一系列厌学行为,更有甚者还会产生打架、偷盗等极端行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因此,解决儿童厌学问题迫在眉睫,而社会工作方法更是成为解决儿童厌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选取了南京市悦民小学L同学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首先对研究对象产生厌学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研究发现,案主产生厌学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案主由于考试多次失利,成绩不理想而产生了一种消极的心理,同时在老师的"差生"标签化后,更是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认知,外部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排斥,社会环境的诱惑,致使案主产生了厌学行为。根据案主的情况,本研究采用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进行介入,协助案主重塑认知,纠正案主的错误的认知想法,提升案主的自信心与自我肯定,通过改善其外部环境,使其得到家庭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在心理上得到慰藉,不再消沉,同时提升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与同学和睦的相处,从而构建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案主的学习主动性。还为案主提供课业辅导,帮助他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纠正案主沉迷网吧的不良嗜好,使其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本研究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介入儿童厌学行为问题的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社工的介入,认知治疗行为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伦理困境的处理方式,为纠正儿童厌学行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在矫正案主的错误认知和改善其厌学行为的过程中,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技巧与方法,对于解决儿童厌学行为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为个案工作解决儿童厌学行为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