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生态问题愈发严重,全球高温持续时间明显增长、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各种病毒瘟疫肆虐横行,生态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这种情形,国内外诸多学者从多学科、多角度、多方面着手,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办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寻求危机产生的根源与解决路径,《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晚期的著名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因此,对马克思《资本论》进行深入梳理、挖掘,并结合历史实践深入研究,总结其中的生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理论基础。马克思生态思想是伴随着早期欧洲的生态问题而形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对生态问题的阐述愈发清晰。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完善三个时期。萌芽时期,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及环境正义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时期,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多视角的解读;完善时期,尤其是晚期巨著《资本论》中劳动价值学说与剩余价值学说更是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资本论》的梳理和挖掘,总结其中马克思生态思想理论的内容与基本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认为自然的先在性是人类生存、生产的前提条件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所在。他运用物质变换概念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在人与自然和平发展时期,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没有异化现象。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方式破坏了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出现了异化现象。资本的无限扩张掠夺,不仅破坏了自然,进而对无产阶级进行无情压榨,导致人与物主客体混乱,人成为物的奴隶。资本主义私有制引发的经济危机,对自然的破坏持续加强,升级成为生态危机,进一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这种情形下,资本主义无法通过自我调节走出其内在矛盾,因此,马克思主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才能解决生态危机,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自由解放。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体现了自然性、人本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等理论特征。新中国成立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有了中国化的发展,从建国初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到发展期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对立,到“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升华,再到“五位一体”总布局,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些彰显了我国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资本论》生态思想对我国在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咔咯是一类与卟啉类似结构的大环化合物,易于结合金属形成高价态金属配合物。其中锰氧咔咯配合物可以很好地催化氧化断裂DNA和充当人工核酸酶,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
(一)  1.炮二平五 马8进7  2.马二进三 車9平8  3.车一平二 马2进3  4.兵三进一 卒3进1  5.马八进九 象3进5  6.炮八进四 炮8进4  双方形成了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飞右象的格局,此时黑方选择左炮过河,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下法。除此之外,以往常见的选择为卒7进1和卒1进1,双方另有攻守。  7.马三进四 炮8退1  红方选择了快马河头,不给对方平炮压马的机会,力争主动。黑
目的 研究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对体外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由骨保护素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共同细胞因子的小鼠破骨细胞骨髓诱导体系,将不同浓度
乡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乡镇基层政府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