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安全事件的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jw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安全事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会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在社交媒体即时传播的时代,公众的风险感知如若不能被有效管理,将很可能在已经造成的危害之上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动乱。因此,关注社会安全事件中公众的风险感知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本文通过对媒介化社会、风险与风险感知进行文献梳理,依据社会风险放大框架、使用与满足理论,并结合传播学中拉斯维尔5W模式和风险沟通的相关理论模型,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量化分析法,构建了以信息满足度、媒介信任度和负面情绪为自变量,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和卷入认知为调节变量,风险感知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此来探究微博和微信“两微”场域中社会安全事件的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微博和微信“两微”场域中的社会安全事件,信息满足度与公众的风险感知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媒介信任度与公众的风险感知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负面情绪与公众的风险感知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分别对于信息满足度、负面情绪与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卷入认知对媒介信任度与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本文站在公众的角度研究风险感知,为相关部门提出了“打造专属发声地、构建公众诉求画像、建立信用清单和培养新生代意见领袖”的管理建议。本研究主要有以下2个创新点:(1)本研究提出了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新的风险感知结构方程模型。不同于已有研究对于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选取大多是单独或者分散的,本文将信息满足度、媒介信任度、负面情绪和风险感知与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相结合,使得风险感知的研究在系统动态化的风险传播中进行,从公众角度出发的同时关注了互动和反馈。在提出本研究所得的公众风险感知因素之余,丰富了风险感知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模型。(2)本研究选取微博和微信这两个场域对公众的风险感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往的研究在对公众的风险感知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时,主要立足于实际环境中的风险或者是通过案例研究来单独分析媒体报道或者媒介传播对于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忽略了公众与媒介之间的连接可能带来的对风险感知的影响。而本研究选取微博和微信这两个场域来对公众的风险感知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恰好关注了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公众的主动性共同造就的风险感知。而且,场域的研究理念也符合了当下“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所带来的真实风险与构建风险的不断趋近性。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我们所学的函数有三种:一次函数(一般形式为y=kx+b,其中k≠0)、反比例函数(一般形式为y=k/x,其中k≠0)和二次函数(一般形式为y=ax2+bx+c,其中a≠0).在解决这些与函数
目的探究辽宁省贫困地区中老年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整群随机抽取辽宁省5个贫困地区中老年人进行问
一体化急救模式(Integrated Emergency)为现阶段临床上常使用的包含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损伤控制性手术以及术后监护为一体的新型急救模式。该急救模式可将患者急救现场向前
理解连续介质的损伤断裂和动力学不稳定是力学和物理领域一个长期的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值模拟在当今的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种叫做相场(p
“宁德不缺企业,也不缺能做强企业的人才,缺的是专门为企业服务,将产业连接融合的机构。”宁德市四届人大代表郑昊对家乡的发展有着深入的思考。作为一名满怀激情与梦想的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