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山西省62个台站1960年12月~2008年12月逐月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用Z指数及其修正的各级早涝等级指标表征山西单站季、年旱涝程度,同时确定山西区域干旱指标,应用EOF、MK、SVD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西季、年干旱时空分布及干旱形成机理。主要结论有:   (1)近48年来,山西出现1年重旱、4年大旱、3年偏旱,重早年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旱和偏早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冬、春季重早年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夏、秋季重旱年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春夏、夏秋连旱,或夏季重旱是造成山西严重干旱年的重要原因。   (2)山西季、年干旱空间分布特征,最常见的是全省一致干旱型,其次是南涝(旱)北旱(涝)的空间分布。   (3)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山西偏涝,而70年代末至今山西持续偏旱,这一变化与山西秋季70年代末以来、夏季80年代末以来的持续偏旱有关。1977年后,年干旱指数发生突变,山西进入持续干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山西多南涝北旱,进入21世纪以来多南旱北涝。   (4)影响山西旱涝的太平洋海温关键区,年及冬、春、秋季主要位于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及赤道东太平洋,其中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关键区秋季位置较年平均略偏东,冬、春季则较秋季更偏东;夏季则主要位于北太平洋海盆中西部170°E、40N°附近海域,以及赤道东太平洋;山西中南部受同期关键区海温异常影响更明显。当年、冬或秋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海温异常偏低时,山西同期易旱;当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海温异常偏高时,山西易春旱;夏季北太平洋海盆中西部海温异常偏低、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山西易夏旱。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山西持续偏旱与同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海温偏低有关。   (5)影响山西季、年早涝的同期500hPa平均高度场关键区主要位于北极、亚洲中纬度贝加尔湖西南部、西西伯利亚、日本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阿留申地区南部;年及冬、秋季山西中南部,春季北部和西南部,夏季北部旱涝对同期关键区高度异常更敏感。在500hPa平均高度场上,中纬度亚洲区域、特别是贝加尔湖西南部以及极地为正异常,北太平洋东部为负异常年份,山西易出现年度干旱;当冬、春季亚洲中高纬大部,特别是西西伯利亚地区为正异常,日本海、北太平洋东部为负异常时,山西冬、春季易旱;当夏季极地、亚洲中纬度贝加尔湖南部为正异常,而西西伯利亚为负异常时,山西易夏旱;当秋季欧洲中部地区出现负异常,极地、亚洲中纬度贝加尔湖西南部出现正异常时,山西易秋旱。山西冬、春、秋季干旱的出现与贝湖阻高(或高脊)、东亚大槽偏强有关,夏季则是华北位势高度偏高,山西易受高压控制而出现干旱。山西区域季、年850hPa偏南风减弱是导致同期干旱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美国国家大气中心的CAM3.0模式,设计7组数值试验,以研究春季印度洋偶极子(IOD)和ENSO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1)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影响东亚季风的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FY2F卫星TBB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WRF模式的模拟资料,对2015年6月26-28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
创设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的具体的情境,而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景中体验一定的情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并且还能促使心理机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该教学方法的重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内涵,精炼语言以生成教学情境  要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必须挖掘课本中的内涵以及提炼执教的语言。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主要思想和
本文首先对2008年出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环流场与多尺度特征作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高纬度西风带上始终维持较强的阻塞高压,在阻高的东西两侧的低压区均有利于
精确估算台风条件下海-气动量通量对预报台风路径及强度,巨浪和浪区,以及灾害评估都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海气动量通量参数化方案都是假设风应力在数值上只是关于风
北京大兴西瓜种植历史悠久,自明朝万历二十一年至清代,大兴西瓜一直作为宫廷贡瓜。1995年北京市大兴县庞各庄镇获“中国西瓜之乡”称号,2007年大兴西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
本文利用近30年NOAA卫星观测OLR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CMAP可降水资料以及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采用EOF、SVD分析方法提取热带海洋性大陆(MaritimeContin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7月4-5日江淮梅雨锋暴雨进行了初步分析后发现,此次过程是在有利于暴雨发生发展的大尺度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的
资料同化是数值预报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探测技术的发展,可获得的资料越来越多,如何评定资料的好坏,挑选对预报有利的资料,从而提高同化系统的计算效率、改善预报水平是当今数值预
对于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而言,湿物理过程即水成物之间的互相转化,成云致雨过程及其相应的动力、热力效应对降水的预报性能是相当重要的。为提升GRAPES-Meso(区域中尺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