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多跳网络中的协作组网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无线通信的广播特性,针对一个特定节点的传输信息可以被邻近的其他节点侦听到。协作通信的研究就是通过相邻节点将侦听到的信息重传至目的节点以实现空间分集增益。然而,现有的关于协作通信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物理层,或者只是涉及协议层中的某一层,关于协作通信对于跨层协议设计的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研究。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对已有的一种基于协作的路由算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然后,受此启发,我们利用IEEE802.11协议支持物理层多速率传输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媒体接入协议--协作MAC,来自适应调整速率,其主要内容是速率高的节点通过协作速率较低的节点转发数据,以获得网络性能的提升。根据这种协议,每个节点对网络中的传输进行侦听,通过RTS/CTS交互过程,来获取源--目的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然后分布式决定是否做为中继,参与数据的协作传输过程。概括的讲,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并且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加以简单说明。第二章从协作分集技术、协作MAC协议和协作路由算法三个不同的方面对协作通信技术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对已有的一种协作路由算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第四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协作的CooMAC协议,对其结构、协议交互过程以及帧结构的设计与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仿真对所设计的协议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第五章对第四章所设计的协作MAC协议的中断概率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该论文是在普天研究院的UMTS核心网SGSN设备的研发过程中完成的.该论文首先概述了协议测试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然后在概述UMTS系统网络结构和SGSN项目系统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着
超高速、超长中继距离传输一直是作为信息传输主要手段的光纤通信的所追求目标.而光纤损耗、色散和非线性效应是光纤通信实现高速、长距离传输的主要限制因素.光放大器,尤其
微波频率源是微波通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微波频率源性能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微波通信系统性能的好坏,所以如何实现稳定性高、相位噪声低同时性价比也比较高的微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宽带社区"更是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面对这一潜在而巨大的市场,各网络设备商及运营商都在积极参与开发.随着通信网正向全数字化
3G之后的高速无线通信系统要求能够支持峰值传输速率不低于的高效分组数据传输。根据863 FuTURE研究计划拟订的关于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目标以及国内外研究发展的状
相比于传统的无线系统,动态频谱共享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次用户的可用资源随主用户的频谱使用而实时变化;二是次用户的接入必须以不对主用户造成有害干扰为前提。因此,次系
1993年Berrou等人提出了Turbo码,其卓越的性能是差错控制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传统的基于卷积的Turbo码在迭代次数和高码率下性能都不太理想.1994
铁磁性管道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部门,在其投入运行的后期是事故的高发期。所以对在役管线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检测信号压缩方法的研究是在役管线漏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