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正成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许多国家,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患者的首选肾替代疗法。但糖尿病又与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容量超负荷、心血管事件及腹膜炎的发生有着内在联系,使糖尿病肾病腹透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更为严重,成为肾内科临床医师的棘手问题。本研究选取我院肾内科36例符合条件的长期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待提高糖尿病肾病腹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了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腹膜透析患者共36例,其中分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患者22例与糖尿病组腹膜透析患者14例。以两组腹膜透析患者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系统、血总蛋白、血白蛋白、血前白蛋白进行营养评估,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微炎症状态评估,下肢水肿程度粗略评价两组腹透患者的容量负荷。同时检测两组腹透患者血生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血钙、血磷)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并调查过去一年内两组腹透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结果:(1)两组腹透患者年龄分布在22-65岁,透析龄在7-2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构成,透析龄,血肌酐,血尿素氮,电解质紊乱及透析充分性评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对两组腹透患者进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白蛋白、血前白蛋白水平(分别31.58±4.39VS35.15±5.23,280.7±52.51VS325.89±47.94)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5.74±1.82VS4.16±2.35);超敏C反应蛋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依次为(-5.1,-0.62,-0.64),(P<0.05)。(4)两组腹透患者的贫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腹透患者的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过去一年内腹膜炎发生率为33.3%(12/36),非糖尿病组腹膜炎年感染率13.6%(3/22),糖尿组腹膜炎年感染率64.3%(9/14)。结论:糖尿病腹透患者较非糖尿病腹透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高容量负荷、感染和微炎症等并发症,为此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减少糖尿病腹透患者的临床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