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黄善夫本《史记》校勘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刻书家黄善夫刊刻的《史记》是现存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由於在国内佚失已久,学界对它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文用黄善夫本《史记》与中华书局整理本《史记》进行全面比勘,针对两本之间的差异、黄善夫本的讹误情况、黄善夫本的校勘异文、古籍异文产生的客观因素以及黄善夫本《史记》的综合评价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诂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数字化时代的古籍校勘研究提出两点感想。通过与中华书局整理本《史记》的对校,揭橥黄善夫本优胜之处,也为《史记》的重新点校整理提供参考。   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黄善夫本《史记》的综合校勘研究,下编是黄善夫本《史记》校勘异文的考证札记。   上编分为三章:   第一章是有关黄善夫本《史记》的概述,包含黄善夫本的由来和存世状况,以及前人对黄善夫本的研究历史。   第二章是黄善夫本的校勘研究,首先阐述使用黄善夫本《史记》比勘中华书局整理本的缘起、思路与方法,然後叙述两本之间篇章次序、篇题的差异,黄善夫本的讹误情况,之後对黄善夫本的校勘异文进行分类讨论,对校勘异文的研究价值作出具体分析,进而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出汉语文本异文的产生和汉语形声字特性的重要关联。最後对黄善夫本《史记》作出综合的评价与认识。   第三章是数字化时代古籍校勘研究的两点感想。一是对校勘作出了重新认识,校勘不仅是校读文字和厘清文本,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二是探讨古籍数字化时代,他校资料的获取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意味着一个他校时代的降临。   下编是有关黄善夫本《史记》异文的考证,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校勘异文,结合前贤的研究成果,参校众本和各种相关资料对其展开条辨,其中校正中华书局整理本讹误的条目占主体,以期对中华书局整理本的修订提供必要的参考。
其他文献
高帧频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常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实时探测光束的动态波前误差,其输出信号必须由高速波前处理机进行处理和运算.结合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中采样频率为
以硼砂为原料合成了环己氧基硼酸镧,采用 MS- 800A摩擦试验机和 HQ- 1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其抗磨减摩性,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磨斑表面膜组成和价态。实验结果表明,环己氧基硼酸镧
名物训诂是传统训诂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至宋代更成爲《诗经》训诂学三大流派之一,其代表作品之一即爲蔡卞的《毛诗名物解》。宋代训诂,一反唐人的繁琐之弊,由博返约,执简驭繁,重视义
思想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永恒的话题。小学阶段作为塑造学生品性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重要时期,不仅要将德育思想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也应该注
期刊
提出了利用266nm,289nm,308nm三波长进行臭氧测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际测量实验研究。三波长双差分和双波长差分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对流层气溶胶分布相当不均匀,后向散射比梯度较大时,气溶胶对双波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泰国学生的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对比研究。本文以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27名泰国留学生,泰国皇太后大学的30名中文系学生为研究对
当前,网络教育蓬勃发展。斯威夫特说:“汉语学习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正以巨大的速度增长。网络中文教育方兴未艾。”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