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路由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这些应用的出现,人们对网络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公司也希望稳定的网络服务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客户和创造更多的价值。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s)为了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根据最好最优的规则构建和配置网络。因此路由协议的收敛策略对网络的稳定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网络上大量使用的OSPF[1][2]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采用固定运行速率监控网络故障,所以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不能根据不同的网络故障采用不同的收敛策略,而且OSPF协议也不能根据网络环境特征动态调整收敛速度,这对于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存在明显的局限,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在项目组的OSPF路由策略自适应控制技术[34][35][36][37]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复合破坏度感知的路由策略自主控制技术,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环境下根据网络流量分布特性动态调整OSPF路由协议的收敛时间。同时由于网络上流的多样性、流出现时间的随机性以及流大小的差异性,传统的固定流量抽样技术虽然可以降低对系统资源的占用情况但抽样误差精度不可控制。自适应抽样技术虽然可以根据网络中流大小动态调整抽样率,但其并没有考虑系统资源使用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精度自主可控的分时分组抽样技术,在系统处理能力和误差精度约束下评估网络流大小。本论文研究了现有流量抽样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现有流量抽样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精度自主可控的分时分组抽样技术,并在实验室网络环境下对该技术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同时本论文分析了项目组现有的OSPF路由策略自适应控制技术,指出该技术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复合破坏度感知的路由策略自主控制技术,最后将该技术与现有的OSPF路由策略自适应控制技术进行对比测试。本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对国内外关于流量抽样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实现流量抽样技术的主要方法。同时分析并研究了项目组的OSPF路由策略自适应控制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复合破坏度概念。(2)提出并分析了一种分时分组抽样技术,对框架中各个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介绍。在实验室网络环境下对该技术进行测试。(3)提出并分析了一种网络复合破坏度感知的路由策略自主控制技术,提出了该技术的实现框架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上述技术从各个角度进行大量测试,分析该系统的性能。
其他文献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电信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需要向国外发达国家看齐,所以电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我
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依靠视觉引导、定位及识别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工件的视觉识别及工件种类判别是实现机械手抓取工件的重要环节。如何对姿态变换后的工件进行视觉
近年来,我国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重庆市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中也时刻进行着信息化的探索。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养生的重视,如何快速有效地统一规范全地区的
天文望远镜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给天文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速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望远镜信息系统,模块化设计以及分布调用与集成的概念得到
2000年,IETF工作组制定了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fer protocol,SCTP)。IP网络的大部分业务的数据传输都是通过人们所熟知的TCP或者UDP来完成的,但是TCP和UDP已
磁感应磁声成像(Magneto-acoustic Tomography with Magnetic Induction,MAT-MI)是一种结合超声成像和电阻抗成像的生物组织成像新技术,能检测生物组织内部电阻抗的变化,重建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分布式计算方式的兴起和云计算技术的普遍使用,作为支撑这些平台基础的虚拟化技术因其节约硬件成本,能够提升系统安全性,便于管理维护等特性
云环境下,随着用户请求的动态变化,虚拟机的资源利用率出现过高或过低问题。当虚拟机资源利用率过高,系统崩溃的概率增加,稳定性差,易出现死机等问题。当资源利用率过低,如虚
优化问题普遍存在于工程设计、信息技术、工业生产等科学领域,因而解决优化问题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智能优化算法是源自于生物进化规律的搜索方法,它具有简单、
机器视觉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将机器视觉应用在工业机器人上,实现对运动目标检测、分割、跟踪等任务是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其中,目标分割是将图像或视频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