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切韵》序中说:“支脂鱼虞,共为不韵。”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里也说:“北人以庶(御韵)为戍(遇韵),以如(鱼韵)为儒(虞韵)。”鱼、虞两韵的分混是切韵时代南北方言的重要差异之一,这种差异在现代方言中仍然存在。从董同龢最早指出闽方言中鱼虞、之脂仍然有别,众多学者从共时平面出发对吴、闽、客赣几个南方方言鱼、虞的历史层次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相比而言,西北方音有着丰富的文献史料,但研究却不多。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大量反映西北方音的文献史料尤其是梵汉对音材料,第一次从历时平面出发分阶段对西北方音中鱼、虞做了系统的研究,不仅对每一阶段鱼、虞、模三韵的历史层次做了细致的分析和描写,而且进一步对三者当时可能的音读及发生的音变进行构拟,得出结论:中古的西北方言是鱼、虞有别的方言,只是受到当时洛阳、邺下一带的影响,这种有别从五代起渐有混而不分的趋势,到了宋代以后,西北方音中的鱼、虞两韵已趋混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