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 DNA,ct DNA)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结直肠癌患者20例,收集相应肿瘤组织标本及手术前3天和手术后21天的外周血标本,提取相应肿瘤组织DNA及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free DNA,cf DNA),利用NGS检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DNA及ct DNA,将ct DNA测序数据与组织DNA测序数据、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结果和常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病人术后21天的cfDNA总量较术前3天的cfDNA总量升高(Z=2.278,P=0.023);不同分期的病人术前cf DNA(X~2=0.460,P=0.928)和术后cf DNA(X~2=2.512,P=0.4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NGS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相关基因突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均为100%;3、NGS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和术前ct DNA相关基因突变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100%及正确率为90.0%;4、术后ct DNA突变率(Z=2.793,P=0.005)和阳性率(X~2=6.667,P=0.010)较术前降低;5、外周血ct DNA的阳性率较CEA升高(X~2=10.101,P=0.001);术后外周血ct DNA与CEA阳性转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前与术后外周血的CEA值(Z=1.680,P=0.093)和CEA阳性率(X~2=0.125,P=0.7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结直肠癌外周血ct DNA检测结果与肿瘤组织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肿瘤组织不易获取时可以替代其进行基因测序;2.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t DNA在评估肿瘤负荷时比CEA更敏感,有望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发展进行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