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月刊》民族复兴思想研究——以政治话语为中心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兴月刊》创刊于1932年6月,是应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形势变化而生的刊物之一。它以“集合全国有志致力学养,共图国家及社会之新建设”为宗旨,致力于“研究适应现代需要之建设计划,并依据国情,参酌国际大势,探讨民族复兴之途径”,因而民族复兴思想是其最重要的思想创获。故本论文主要以《复兴月刊》的政治话语为中心,考察《复兴月刊》民族复兴思想,试图揭示其复兴思想的特色并借此展现1930年代蓬勃兴起的民族复兴思潮的某些面相,深化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  就内容而言,本论文共分绪论、正文(共六章)、结语(余论)三个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介绍本论文的选题旨趣、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正文第一章从《复兴月刊》的宗旨、编辑发行、作者群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考察《复兴月刊》的概况,为后文的展开,提供一个认知基础。第二章是对民族复兴的基点——“心理建设”的详细论述。《复兴月刊》认为心理建设是民族复兴的基点,是物质建设的先决条件,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凸显了精神力量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本章还指出《复兴月刊》的民族复兴思想体现在心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它们看似分散,其实是一个一以贯之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复兴民族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心理建设是基点,政治建设是民族复兴的关键,其中《复兴月刊》在政治上着力尤多,因为它认为政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先决条件,因而,其民族复兴思想具有“政治优先”的特点。第三、四章围绕《复兴月刊》与九一八后的宪政运动及法西斯主义思潮的互动而展开论述,这部分是《复兴月刊》在政治层面对民族复兴的具体观照。第五章主要论述《复兴月刊》在调适理想与现实的基础上,对政治出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即强力政治。第六章主要比较了《复兴月刊》与《再生》杂志两刊物的民族复兴思想,意在推导出在“民族复兴”这套相同的话语模式下,二者皆服务于民族主义,是知识分子言论报国的产物,二者亦都指出“民族复兴”是旨在建构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其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西方经验的借鉴。不同之处是《再生》更注重复兴理论的建构,提出了“修正的民主政治”,而《复兴月刊》则更注重实际层面的民族复兴,即注重“建设”,与当时官方思想互动较多,并赞同强力政治、威权政治,回归到了传统贤能政治的人治模式上,可见,二者表面虽异,实质却相差不大,无论是“强力政治”还是“修正的民主政治”,都蕴含着传统政治观的印记,因而二者的民族复兴思想都有明显的向传统回归的倾向。余论部分意在对《复兴月刊》民族复兴思想的价值与意义作一评价:民族复兴运动是在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背景下,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共谋催生的结果,《复兴月刊》提出的主张客观上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因此为建构民族国家意识形态所倚重,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空间,然而其思想有着浓厚的调和折中色彩,因此其复兴方案最终是在传统文化的框架内运行,故谓“丸未出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当前中国农村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继推动下加快了向城市化的转型速度,农村原有的平静、朴实、安逸的自然状态被彻底打破。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家整体发展战
目的:对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136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产科护理方法,观察组
期刊
期刊
人类历史已经进入新的千年。值此新春到来之际,我们编辑部的全体同仁谨向粮食战线的广大读者和支持本刊的各界朋友表达最诚挚的、美好的祝愿。对大家多年来给予本刊始终不渝的
期刊
大豆在我国有广泛的种植,它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大豆蛋白、大豆低聚糖、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磷脂在家禽业、养猪业以及水产养殖业
研究了豆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三种失活方法:热处理失活、木瓜蛋白酶水解失活及茶多酚络合失活。实验证明,这三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使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降低。同时都有其最佳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