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它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具有一定休闲、观光功能的农业新类型。休闲观光农业在中国发展于20世纪八十年代,其主要发展模式是通过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转型,吸引广大市民前来观光休闲,让市民游客能够在农村体验自然、感受农村生活。但国内研究学者们对这种新型产业的研究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无非是研究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概念、如何开发农业资源,当然也包括一些关于该产业的相关市场研究和推广,如何布局等问题,缺少深层次的、系统性的研究,也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从营销以及营销创新方面研究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并以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为例。镇江江心洲拥有发展设施较为完善的传统农业基础,同时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在政府推动上条件成熟,完全可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从2002年开始,镇江江心洲就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丰富的农业资源进行整理和开发,通过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接待,包装优质的农副产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改善交通汽渡条件,提高旅游通达度,加大停车场、道路交通、旅游标牌标识、公共厕所等建设,大力改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旅游节扩大江心洲的旅游知名度,向外推介江心洲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增加经济发展活力,带动农民增收,休闲观光农业得到了加快的发展。2008年通过国家AA级旅游度假区验收,在历任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下,江心洲在休闲观光农业上持续用智用力,争取融入镇江市、丹徒区旅游发展大格局中,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来助推本岛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整岛综合环境的优化提升,推动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征程中开辟了新路径。近两年来,镇江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更加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江心洲定位为旅游岛、生态岛,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旅游文章,加大高效农业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发展以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紧紧依靠农业的提档升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靠农业的资源整合和招商开发,壮大休闲观光农业,并出台了诸多政策,大力引导和扶持休闲观光农业,在更大力度上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和状大,整岛呈现出具有江岛风貌与田园风光相融合的特色休闲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通过近几年对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视和投入,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可供接待的场所、可供市民游玩的项目逐年增多,市场占有率也在逐年提高。但这并不是说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就很好,全面深入分析现状之后,还是有很多问题和不足,既包括发展定位、方向上的不统一,也包括发展项目、内容上的误区。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总体规划相对于基础建设来说,还很滞后;休闲观光农业规模较小;管理服务不规范;市场营销手段过于简单化,没有系统性。本文试图以镇江江心洲为例,从小处着眼,通过研究国内外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出该产业市场营销规律性问题,并据此深入查找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营销问题。问题摆出后,再运用国内学者常用的理论观点对所剖析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分析,并根据江心洲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案,以期促进镇江江心洲的休闲观光农业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主体结构分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对休闲观光农业进行概述,解释休闲观光农业概念及特征等,简要概述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历程,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背景、发展意义,对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及其营销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进行梳理,提出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同时,摆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以镇江江心洲为例,对镇江江心洲的概况、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进行阐述,描述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研究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营销问题。第三部分,针对查找出来的营销问题,根据一般营销的影响因素,运用现有的理论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第四部分,提出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营销创新的策略建议。最后是结论部分,对本论文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