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云量监测与空间碎片观测策略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基光学观测是认知空间碎片与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但容易受到天气和环境光的影响。云量参数是空间碎片站址的第一要素,当地基光电望远镜对空间碎片进行探测和跟踪时,云层可能直接遮挡观测目标,或间接干扰目标的天文定位。空间碎片的光电跟踪调度策略按照编目次序进行,并没有考虑当前目标所在区域是否被云层覆盖,不能根据云量分布情况实时调整观测次序。若能测定当前时刻的云量分布,对望远镜的观测调度策略进行优化,将有效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率。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云量监测对优化空间碎片观测策略的研究。  目前地基云量监测系统已能实现全天空云层的全天候自动化观测,并能获取云层的实时分布和定位。国外已经将红外测云系统集成于望远镜观测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望远镜在多云条件下见缝插针式地工作,可见光测云系统也实现了部分功能。国内的云量监测系统,主要用于野外台站气象资料采集,暂未应用于望远镜的观测系统。位于姚安天文观测站的红外云量仪,已经实现对云层分布的实时观测,可以应用于望远镜观测指导。为了深入了解红外云图所包含的信息和其中蕴含的发展潜力,本文研究了红外云图的特征、图像信息修复、云图二值化、云量统计、云层定位模型和云层运动模型。结合空间碎片的实际观测,严格按照天文夜对累积一年的夜间云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不同云量的总时间和每月的云量分布情况,评估观测站的气象条件,为合理安排观测计划提供参考。  为了描述当前时刻观测条件的优劣程度,本文引入了云层威胁程度,根据云层的面积和云层的薄厚特征来评估。通过对全天空进行分区,根据云层威胁程度的大小显示不同的颜色,快速判断各个天空区域的云层分布情况,实时指导望远镜在无云区域进行观测,提高观测效率。  对于空间碎片的跟踪观测,云量仪用于预先判断过境目标所在位置处的云层威胁程度,从编目数据库中选择当前时刻最适合观测的目标。对于空间碎片的巡天观测,结合实时的云量监测信息,依据不同天区的云层威胁程度,动态合理安排观测次序。本文结合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光电观测网跟踪调度的具体情况,对云量仪用于提高光电望远镜的观测效率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测试表明云量仪优化的观测调度策略有效可行,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多云条件下使望远镜实现见缝插针式的工作,显著提高观测设备效率。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面向空间碎片的实际观测需求,针对光电望远镜跟踪过程中的云层影响,采用红外云量仪测定全天空的云层分布及定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充分发掘红外云图所蕴含的重要信息,初步探索了短期云层运动的预测模型,利用一年的累积数据评估观测站的气象条件,通过天空分区和引入云层威胁程度参数,描述当前各天区观测条件的优劣程度。通过实时的云量监测信息,建立空间碎片观测的优化策略,仿真实验显示云量仪优化的调度策略能有效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率。本文的工作有助于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望远镜的观测效率,对未来实现望远镜的智能化观测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日冕极紫外(extreme ultraviolet,缩写为EUV)波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并介绍了本人在博士后期间在这个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包括两个部分:日冕EUV波研究概述(第一
光晶格锶原子光钟有着比铯原子喷泉钟更优异的性能潜力,是国际上研究最多、进展最快的前瞻性原子钟,是最有可能在十年以后用以更新和复现时间单位“秒”定义的下一代时间频率基准钟。锶冷原子样品的制备是实现锶光钟很重要的一步。激光对锶原子束的二维准直是实现高通量、低发散角原子束,提高囚禁原子数目和原子密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锶光钟研制中,运用锶原子(5s2)1S0-(5s5p)3P1互组跃迁对锶冷原子样品进行二
对流是恒星内部两种主要的能量传输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物质混合机制,它对于恒星的结构,演化和振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的恒星模型计算对于对流的处理都很粗糙.
射电天文观测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射电天文观测的射电源有种类繁多、信号微弱等特性。接收并分析来自太空射电波的观测仪器统称为射电望远镜,其主要结构由定向天线或天
活动星系核存在剧烈的活动和物理过程如相对论性粒子,非热辐射,高能X射线和伽玛射线,相对论性喷流等。依据理论和观测研究,人们建立了活动星系核标准模型,活动星系核由超大质量黑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泸州分水油纸伞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钢架伞与布伞的普及,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本世纪初,泸州分水油纸伞被纳入企业集体生产,建立完整的艺人
距离脉冲星发现已有50年,观测范围覆盖了从射电波段、X射线、γ射线、紫外、光学及红外等多波段,以及中微子和引力波探测,并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系列特殊的观测现象。
随着现代天文观测技术对成像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望远镜的口径越来越大。传统的主镜由于其质量、加工、造价以及支撑难度等的急剧增加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薄镜面主动光学技术的
活动星系核(AGN)的反馈对其中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过程,AGN与宿主星系的共同演化,AGN对星系际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温吸收作为AGN外流的重要形式,在大约50%的Ⅰ型AGN中的紫外和X
银河系中有一些不寻常的恒星,它们具有特殊的光变曲线或异常的光谱,这些恒星的化学组成包含了星系演化或元素核合成的重要信息。本文介绍了银河系中两种特殊恒星——天琴座RR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