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逐年上升,老龄化问题已经反应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城市公园作为城市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为老年人创造更便捷安全舒适的户外环境是城市公园建设管理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城市公园适老性的设计研究还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淮安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分析淮安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同时,选取清晏园、楚秀园和钵池山公园为样本,采用POE评价方法,通过实地观察、问卷结合访谈调查老年人对各公园空间布局、园路、服务设施、植物景观及公园管理等的评价,分析了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的使用需求以及淮安城市公园的适老性状况;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淮安市公园的适老性设计提出优化策略。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第一,淮安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气候兼具南北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植物种类丰富;淮安文化,如运河文化、曲艺文化等对淮安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淮安老年人喜欢在水边活动,文化生活内容丰富。第二,调查发现老年人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公园出入口附近及园内临水空间,活动内容丰富。老年人来园主要目的是健身,其次是参与娱乐活动的及其他,春夏季和秋冬季活动内容基本一致,只是活动时间分布上有些不同。老年人对公园各类设施及空间场地等使用较为满意。第三,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针对淮安老年人使用,公园各物质空间普遍缺乏一定的适老性设计。如入口空间及公园内各个老年人活动场地缺少休息设施及置物架;座椅材质、尺寸及布置存在不足;次要路口缺少指示性标识牌,植物说明标识牌存在问题,台阶处及岸边缺少醒目的警示标识牌及台阶设计不合理;公园内缺少遮阴的高大落叶乔木,过多的柳树、杨树和法桐在春天和秋冬对环境卫生影响较大,不利于老年人出行等等。第四,基于淮安地域气候等特征以及淮安老年人对公园绿地的需求,针对公园空间布局、典型空间、园路、休息设施、服务设施、植物景观及公园管理提出适老性优化设计建议。在老年人活动的各类场地周边增加休息设施及置物架,且增加高大乔木;更换或改造不适合老年人就坐的座椅;次要路口增加指示性标识牌,对植物说明标识牌进行更换,台阶处、临水岸边增加醒目的警示标识牌;植物选择及配置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加强公园基础养护工作等。全文约四万八千多字,图片共计108张,43幅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