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举办大型赛事被人们认为是检验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管理等各方面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我国各地经济高速发展,赛事已成为各个城市争先恐后争夺的资源,然而举办赛事华丽的背后,遗留的赛后场馆利用问题却不容忽视。 关于赛后场馆的利用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场馆的经营管理实践证明,采用委托管理模式对提高体育场馆运营效益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委托管理模式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研究。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也打破原来政府管理体育场馆的惯例,积极探索体育场馆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摸索,部分体育场馆已被盘活,实现扭亏为盈。 在我国大量二三线城市借助赛事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新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面对场馆赛后利用问题,部分地方政府率先引进经济发达地区场馆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本文所研究的济宁体育中心便是一个实际的个案。 2014年9月山东第二十三届省运会在山东省济宁市成功举行,为此,当地政府兴建了一批体育场馆,其中作为主会场的济宁体育中心,规模与投资最大,针对其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的运用,本文在梳理了体育场馆委托模式的概念、特点、形式、相关制度的安排后,对济宁体育中心采用委托管理模式后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 从管理模式上看,济宁体育中心在委托管理模式相关机制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了监管制度、公司管理架构、财政体系、用人制度。 从经营管理的综合评价结果上看,济宁体育中心在综合功能与运营效益方面的效果不佳,群众满意度、财政支持方面一般,场馆管理方面比较良好。 综合以上分析之后,济宁体育中心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选址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开发难度大。第二,部分设计功能不合理,利用水平低。第三,支撑条件不足,部分政策难以落实。第四,缺乏专业的场馆管理人才,管理团队不成熟。第五,经营项目单一,服务内容少。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第一,引进高质量的大型活动,提升场馆知名度。第二,深化双方合作,落实相关政策执行。第三,精准市场定位,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第四,培养优秀场馆管理人才,打造一流场馆经营管理团队。第五,增设经营项目,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