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使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不断攀升。当留学生来到中国,在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环境中,对中国的各方面包括饮食、气候、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文化休克现象。饮食适应作为跨文化适应中生活环境适应的一方面,涉及留学生的基本物质生活,是留学生来中国之后较早且必须要面对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中国饮食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底色,适应于当地独特的物产、资源、气候等环境,逐渐演变成为在菜式种类上丰富多样,在烹饪方法上精细讲究,在饮食习惯上礼貌规矩的中华饮食文化体系。留学生来到中国后,在适应饮食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菜式的适应,还对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进行适应,同时,也可以通过饮食了解中华文化。对留学生的饮食适应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跨文化领域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还能深入了解和分析留学生在饮食适应上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为培养和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从认知、认同、践行三方面调查和分析来粤留学生的饮食适应情况,关注不同因素(身份、年龄、性别、地区、来华时间、宗教、语言使用情况)对留学生饮食适应情况的影响及差异,探究饮食适应的难度在跨文化适应中所处的层次和水平,并通过分析饮食适应去解读和剖析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所面临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选择性。研究发现,留学生的跨文化饮食适应在认知、认同、践行三方面有不同表现,践行的适应情况在三个方面中最好,认知方面处于初步了解,在认同方面更倾向于持中立保守的态度;分地区来看,美国和东欧的适应情况最好,其次是越南,中东和泰国的适应情况最差。影响留学生饮食适应情况的主要因素有来华时间、宗教和语言使用情况。饮食适应在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中属于中等难度,是较容易适应的方面,这是饮食作为生活要素的内在驱动力和中国菜系多样的外在选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适应某一方面的紧迫程度和东道主国能提供的多种资源影响留学生的认知情况、行为方式和文化认同态度,从而推动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