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建设不断加快,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因此拓展沿海区使之成为陆地资源的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人工填海扩充土地的方式导致了海岸线的前移。同时,某些沿海城市因建设用地保有量受限以及城市发展需求等因素产生的土地压力,而不得不将视线转向海岸区以开辟新土地。由于填海区的特殊地质条件使得基础等地下工程的施工难度增高,因此为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在制定和选择施工方案时,需结合现场环境及工程实际状况。其中,选取合适的基坑支护方法尤为重要,运用合理方法,达到在保证设计施工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成本的目的。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邻海回填区基坑支护方法的相关资料,参考大连市邻海回填区岩土勘察资料,总结已完成的邻海回填区基坑的支护方法,选取位于大连市邻海回填区某地块项目基坑支护工程为研究对象(基坑底标高按-6.50m考虑,基坑顶标高为4.00m,基坑深度为10.50m),为了选取最适用于该基坑的支护方法,在相关单位的配合下,于拟建场地完成了钻探取样、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土体加固、现场直剪试验、抽水试验、水质分析试验和室内岩土体力学性质试验等一系列工作,将现场、室内试验得到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修正、整理、分析,得出有效地岩土体参数,再经过反复的计算对比后,结合邻近海边回填区地下水量丰富且与海水连通、场地空间有限,回填区土体薄弱等客观存在的条件以及考虑到具体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设备在北方尤其是在大连地区不太适用,拟建地下建筑物较为复杂内支撑的技术手段还太过繁琐直接影响工程进程及工程造价等各个方面因素,明确各方法的假定条件、计算过程及结果精确性,将所得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最终提出了以改善回填区薄弱土体即土体加固为核心的方法,并选取了双排悬臂桩+放坡+喷射混凝土+土体加固的联合支护形式作为支护结构;咬合桩(支护桩与止水桩相互咬合形成封闭帷幕)作为主要的止水体系,同时采用集水明排的方法排走坑内存水、大气降水及侧壁渗漏水,整套基坑支护方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不仅满足达到安全支护的效果,同时也为后续基础施工留出足够的工作空间,克服了以往因邻海回填区岩土体参数不足而增加复杂的支护结构等问题,咬合桩更是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对比以往周边类似基坑采取的支护方法,本文阐述的基坑支护方法是更为安全、经济,尤其适用于现阶段我国北方的邻海回填区的基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