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仪是人类社会维持正常的生活中,人们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低限度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人们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来往中,逐渐形成和固定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形式。礼仪教育则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礼仪素质的活动,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人格教育。小学礼仪教育研究是基于对小学生礼仪特点和教育理论的研究,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小学礼仪教育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研究,寻找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达到深入发展礼仪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的目的。小学礼仪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可信、可学、可做,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不断强化。 本研究以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附属小学为案例,结合数据调查,论述该校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实施、保障及取得的效果,从礼仪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步骤、礼仪教育的保障手段等方面论述其成功的礼仪教育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礼仪教育目标达成的支持,提出如何做好小学礼仪教育的相关建议。本文认为:首先,要突出主体,强化学校礼仪教育,优化教育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创设美好环境和开发辅助课程;其次,整合德育资源,构建教育网络,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合力;第三,推陈出新,创新教育方法,与德育课程相结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完善教育方法,同时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发扬传统美德;第四,礼仪教育评价立体互动,要注意礼仪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促进道德修养形成并内化,使礼仪形成习惯,使礼仪教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